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604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为一钢板,该钢板上开设有圆孔,且该钢板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两个凹弧状侧面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器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的原理,采用简单的构造方式,将钢板直接切割就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字形阻尼器,加工制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辅助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器。
技术介绍
建筑物中的阻尼器可直接吸收地震能量,当地震发生时,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地震作用力首先作用在耗能阻尼器上,合理的阻尼器布置可以消耗大部分地震力,这样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地震作用力就会大大减少,减小结构的位移,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现有的阻尼器根据耗能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用阻尼钢板平面外等厚度处同时屈服来消耗地震能量;另一种为利用阻尼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耗能。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第一种,这种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很小,容易变形,承载能力较低,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人为的增加阻尼器的数量,使得实现起来非常的不便,而且极其的不经济。第二种阻尼器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屈服强度较大,能够消耗更多的地震作用力,但是现有的第二种金属阻尼器结构都比较复杂,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从而主观的影响了金属阻尼器的耗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的阻尼器。为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钢板,该钢板上开设有圆孔,钢板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钢板上的两个凹弧状侧面相对。所述钢板为正方形状钢板或长方形状钢板。所述钢板的与凹弧状侧面相交的侧面为平面状。本技术的阻尼器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的原理,采用简单的构造方式,将钢板直接切割就可以得到本技术的回字形阻尼器,加工制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阻尼器在建筑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法参考图1,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实施例的阻尼器为一正方形钢板1,该钢板I上开设有圆孔2,且该钢板I上有两个侧面为凹弧状,且两个凹弧状的侧面相对,钢板 I的与凹弧状侧面3相交的侧面为平面状。该实施例的阻尼器所用材料为Q235,具体尺寸为钢板边长600mm,圆孔半径 210mm,侧面凹弧的半径450mm ;本技术的阻尼器的厚度是不定的,不同厚度的阻尼器具有不同程度的耗能能力,在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厚度的阻尼器添加到结构中,该实施例的阻尼器厚度为10mm。参考图2,将该实施例的阻尼器用于有薄弱层的框架填充墙中,具体施工时,先搭建梁柱框架5 ;接着将阻尼器4通过支撑6与梁相接,支撑6可以采用倒V字形或I字形, 阻尼器4与梁的接触可采用焊接形式;最后砌筑填充墙。从构造上来看,阻尼器中间的圆形孔洞可很好的避免地震作用力下阻尼器产生应力集中;由于地震作用力为水平的,阻尼器左右两侧面为圆弧状更易于屈服耗能;阻尼器上下侧面为平面方便与梁、支撑的连接。加设有该阻尼器结构的框架,在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左右两边的圆弧状结构先受力,发生平面内变形,屈服耗能,进而作用在框架上的破坏力就会减小。如阻尼器在地震中受损,可以在不改变原框架结构的前提下更换新的阻尼器,方便而有效地起到震后加固修复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钢板(1),该钢板(I)上开设有圆孔(2),钢板(I)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钢板(I)上的两个凹弧状侧面(3)相对。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I)为正方形钢板或长方形钢板。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I)的与凹弧状侧面(3)相交的侧面为平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为一钢板,该钢板上开设有圆孔,且该钢板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两个凹弧状侧面相对。本技术的阻尼器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的原理,采用简单的构造方式,将钢板直接切割就可以得到本技术的回字形阻尼器,加工制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文档编号E04B1/98GK202745231SQ20122029612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叶艳霞, 田姚, 赵应许, 李建强, 李东苇, 刘博 , 刘涛 申请人:长安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钢板(1),该钢板(1)上开设有圆孔(2),钢板(1)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钢板(1)上的两个凹弧状侧面(3)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艳霞田姚赵应许李建强李东苇刘博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