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辅助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器。
技术介绍
建筑物中的阻尼器可直接吸收地震能量,当地震发生时,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地震作用力首先作用在耗能阻尼器上,合理的阻尼器布置可以消耗大部分地震力,这样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地震作用力就会大大减少,减小结构的位移,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现有的阻尼器根据耗能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用阻尼钢板平面外等厚度处同时屈服来消耗地震能量;另一种为利用阻尼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耗能。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第一种,这种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很小,容易变形,承载能力较低,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人为的增加阻尼器的数量,使得实现起来非常的不便,而且极其的不经济。第二种阻尼器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屈服强度较大,能够消耗更多的地震作用力,但是现有的第二种金属阻尼器结构都比较复杂,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从而主观的影响了金属阻尼器的耗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的阻尼器。为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钢板,该钢板上开设有圆孔,钢板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钢板上的两个凹弧状侧面相对。所述钢板为正方形状钢板或长方形状钢板。所述钢板的与凹弧状侧面相交的侧面为平面状。本技术的阻尼器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屈服的原理,采用简单的构造方式,将钢板直接切割就可以得到本技术的回字形阻尼器,加工制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阻尼器在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钢板(1),该钢板(1)上开设有圆孔(2),钢板(1)上有两侧面为凹弧状,且钢板(1)上的两个凹弧状侧面(3)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艳霞,田姚,赵应许,李建强,李东苇,刘博,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