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中的耗能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粘弹性阻尼器,该阻尼器主要用于结构的柱间斜撑、人字形支撑等的支撑杆件中。
技术介绍
一些建筑结构受地震和风振作用的影响会产生较大变形,需要对结构采用支撑杆件进行加强。为了减小支撑杆件自身变形和被支撑构件的再次变形,常常在支撑杆件如钢管中加设粘弹性阻尼器,此类阻尼器的传统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中间钢板I和分别设置在中间钢板I两侧的两个侧钢板2,中间钢板I和侧钢板2之间设有粘弹性阻尼橡胶材料3,两个安装板4分别固定于中间钢板I的端部和侧钢板2的端部。·在具体使用时,安装板4与支撑钢管采用螺栓连接,构成粘弹性耗能支撑后,再将其安装在结构柱间斜撑、人字形支撑或其他使结构产生相对变形的位置。当被支撑构件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产生层间相对位移时,就会使粘弹性耗能支撑产生拉伸或压缩,从而使粘弹性材料产生剪切滞回变形,耗散输入的振动能量,减小被支撑构件的振动反应,起到了减小支撑杆件自身变形和被支撑构件的再次变形的目的,但此类传统的阻尼器因钢板与橡胶材料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在外力作用大的情况下,其耗散能量的作用比较弱,很容易发生破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5),该外筒(5)的两端分别插设有第一内筒(6)和第二内筒(7);第一内筒(6)的位于外筒(5)内的端部为第一内筒(6)的内端,另一端为第一内筒(6)的外端,第二内筒(7)的位于外筒(5)内的端部为第二内筒(7)的内端,另一端为第二内筒(7)的外端;所述第一内筒(6)的内端与第二内筒(7)的内端不相接,第一内筒(6)的外端部和第二内筒(7)的外端部均安装有锚固板(8);所述第一内筒(6)与外筒(5)之间设有橡胶(9),所述第二内筒(7)与外筒(5)之间设有橡胶(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