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481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包括机箱、双管移动小车、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小车驱动机构、上导轨装置、下导轨装置、上系统管、下系统管和接收管;所述双管移动小车包括阀板装置、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所述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均与阀板装置的壳体连通,并被阀板装置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阀板装置内设有可移动的阀板,阀板上设有与旁路管截面形状相同的阀板旁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实现了传输瓶的通过、接收两个工作状态共用一根管,与现有的旋转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收发站相比,结构紧凑,整机体积小,可靠性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
技术介绍
气动管道物流系统利用压缩空气的吹和吸实现物品的发送和接收。承载物品的传输瓶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在管道内运动。收发站是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的主要设备。根据收发站的结构类型分前置式和上置式两种。其中前置式收发站的投放口正对使用者,投放口高度更合理,使用方便。目前行业中前置式收发站均采用旋转式结构,即三个管围绕一个齿轮驱动的转轴旋转来实现上述三种功能,分别让发送管、接收管和通过管对准系统管道。但是这种结构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旋转体的重量,也使整机尺寸非常庞大。通常旋转体的顶板、底板和发送、接收、通过管均为塑料件。实际表明受塑料强度的影响,塑料结构件裂纹、破损等结构失效的情况较为常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高的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包括机箱、双管移动小车、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小车驱动机构、上导轨装置、下导轨装置、上系统管、下系统管和接收管;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机箱的内顶部和内底部;所述上系统管穿过机箱的顶面,并固定在上固定板的通过孔上;所述下系统管和接收管穿过机箱的底面,并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的通过孔和接收孔上;所述上导轨装置和下导轨装置分别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所述双管移动小车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导轨装置和下导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小车驱动机构驱动双管移动小车移动;所述双管移动小车包括阀板装置、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所述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均与阀板装置的壳体连通,并被阀板装置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阀板装置内设有可移动的阀板,阀板上设有与旁路管截面形状相同的阀板旁路口。所述双管移动小车还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与上导轨装置和下导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通过管、发送管以及旁路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所述上导轨装置包括上导轨和上导轨架;所述上导轨架固定在上固定板上,上导轨固定在上导轨架上;所述下导轨装置包括下导轨和下导轨架;所述下导轨架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下导轨固定在下导轨架上;所述双管移动小车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双管移动小车的阀板装置还包括阀板驱动电机;所述阀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所述阀板的第一齿条与阀板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哨合。所述双管移动小车的通过管位于阀板装置以上的部分和位于阀板装置以下的部分分别设有与旁路管连通的上旁路口和下旁路口 ;所述旁路管与上旁路口、上连接板和阀板旁路口连接构成气流上旁路通道;所述旁路管与下旁路口、旁路管、下连接板和阀板旁路口连接构成气流下旁路通道。所述双管移动小车的发送管开有面向使用者的传输瓶投放口。所述双管移动小车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固定在下连接板的底部,并与下固定板滚动连接。所述小车驱动机构包括小车驱动电机和第二齿条;所述小车驱动电机安装在机箱的背板上;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的一侧,并与小车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啮合。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实现了传输瓶的通过、接收两个工作状态共用一根管,与现有的旋转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收发站相比,结构紧凑,整机体积小,可靠性更高。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阀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机箱I、双管移动小车2、阀板装置21、阀板211、阀板旁路口 212、阀板驱动电机213、第一齿条214、通过管22、上旁路口 221、下旁路口 222、发送管23、上连接板24、下连接板25、旁路管26、滚轮27、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小车驱动机构5、小车驱动电机51、第二齿条52、上导轨装置6、上导轨61、上导轨架62、下导轨装置7、下导轨71、下导轨架72、上系统管8、下系统管9、接收管1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见图I至图4,本实施例的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包括机箱I、双管移动小车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小车驱动机构5、上导轨装置6、下导轨装置7、上系统管8、下系统管9和接收管10。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分别固定在机箱I的内顶部和内底部。上系统管8穿过机箱I的顶面,并固定在上固定板3的通过孔上。下系统管9和接收管10穿过机箱I的底面,并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4的通过孔和接收孔上。上导轨装置6和下导轨装置7分别固定在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上。双管移动小车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导轨装置6和下导轨装置7滑动连接。小车驱动机构5驱动双管移动小车2移动。双管移动小车2包括阀板装置21、通过管22、发送管23、上连接板24、下连接板25、旁路管26和滚轮27。通过管22、发送管23和旁路管26均与阀板装置21的壳体连通,并被阀板装置2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阀板装置21内设有可移动的阀板211,阀板211上设有与旁路管26截面形状相同的阀板旁路口 212,阀板211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214。阀板装置21还包括阀板驱动电机213。阀板211的第一齿条214与阀板驱动电机213的输出齿轮啮合。通过管22、发送管23以及旁路管2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板24和下连接板25上。发送管23开有面向使用者的传输瓶投放口。滚轮27固定在下连接板25的底部,并与下固定板4滚动连接。上导轨装置6包括上导轨61和上导轨架62。上导轨架62固定在上固定板3上,上导轨61固定在上导轨架62上。下导轨装置7包括下导轨71和下导轨架72。下导轨架72固定在下固定板4上,下导轨71固定在下导轨架72上。双管移动小车2的上连接板24和下连接板25分别与上导轨61和下导轨71滑动连接。双管移动小车2的通过管22位于阀板装置21以上的部分和位于阀板装置21以下的部分分别设有与旁路管26连通的上旁路口 221和下旁路口 222。旁路管26与上旁路口 221、上连接板24和阀板旁路口 212连接构成气流上旁路通道。旁路管26与下旁路口222、旁路管26、下连接板25和阀板旁路口 212连接构成气流下旁路通道。小车驱动机构5包括小车驱动电机51和第二齿条52。小车驱动电机51安装在机箱I的背板上。第二齿条52固定在通过管22、发送管23和旁路管26的一侧,并与小车驱动电机51的输出齿轮哨合。双管移动小车2以通过管22对准上系统管8和下系统管9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传输瓶的发送过程为双管移动小车2处于初始位置,发送管23处于机箱I的右侧。将传输瓶放在发送管23内,传输瓶依靠下固定板4托住。小车驱动电机51驱动双管移动小车2向左移动,使发送管23对准下系统管9,传输瓶落入系统管道中,小车驱动电机51驱动双管移动小车2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阀板驱动电机213驱动阀板211向右移动,打开通过管22。系统风机启动,将下系统管9内的传输瓶向上吹出,发送结束。传输瓶的接收过程为小车驱动电机51驱动双管移动小车2移动到初始位置。系统风机将传输瓶吹到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双管移动小车(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小车驱动机构(5)、上导轨装置(6)、下导轨装置(7)、上系统管(8)、下系统管(9)和接收管(10);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分别固定在机箱(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所述上系统管(8)穿过机箱(1)的顶面,并固定在上固定板(3)的通过孔上;所述下系统管(9)和接收管(10)穿过机箱(1)的底面,并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4)的通过孔和接收孔上;所述上导轨装置(6)和下导轨装置(7)分别固定在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上;所述双管移动小车(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导轨装置(6)和下导轨装置(7)滑动连接;所述小车驱动机构(5)驱动双管移动小车(2)移动;所述双管移动小车(2)包括阀板装置(21)、通过管(22)、发送管(23)和旁路管(26);所述通过管(22)、发送管(23)和旁路管(26)均与阀板装置(21)的壳体连通,并被阀板装置(2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阀板装置(21)内设有可移动的阀板(211),阀板(211)上设有与旁路管(26)截面形状相同的阀板旁路口(2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刘双庆钱宏芳孙绍朋乔惠婷林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信医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