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包括移动工作台、分别设置在移动工作台四角下侧的顶出缸、成矩阵状排列的且上端可穿出移动工作台台板的多根顶杆、设置在多根顶杆下端的托板和分别固定在托板上侧的多块垫板,顶杆下端通过垫板支承在托板上,顶出缸位于移动工作台台板下侧,其下端固定在下板上,托板四周与移动工作台下侧之间设有数个导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很方便的取出或更换顶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在压力机移动工作台内,不用在移动工作台的移出区域内设置地坑安装气缸或油缸,外形美观且保护了顶出缸避免其意外受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直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机移动工作台,尤其是一种便于取出移动工作台内的顶杆的装置,属于锻压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用户更换模具,大型压力机上通常配备移动工作台,在移动工作台的台板下设置了成矩阵排列且可伸进台板上的冲压或拉伸模具内的顶杆,用于顶出已在模膛内成形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由于模具顶出孔的形状不同,与之相配的顶杆的形状也不同,在更换模具的同时,需要取出旧顶杆,更换新顶杆,才能安装将要使用的模具。由于顶杆顶部低于台板顶面,更换时难以取出,因此在顶杆上端加工出螺纹孔,靠人工在顶杆头部拧入吊环,用钢丝绳拴住吊环后再用起重设备拉出顶杆,操作费事费力。也有的大型压力机采用在移动工作台的移出区域内设置地坑,在地坑专门安装气缸或油缸,利用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上升的举力升高托板顶出顶杆,这种结构造成大型压力机基础布置困难,移动工作台复位后,气缸或油缸暴露在敞开的地坑中,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顶杆更换方便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包括两端设有车架的移动工作台、分别设置在移动工作台四角下侧的顶出缸、成矩阵状排列且上端可穿出移动工作台台板的多根顶杆、位于移动工作台内侧且设置在多根顶杆下端的托板和分别固定在托板上侧的多块垫板,垫板位置分别与顶杆下端对应,顶杆下端通过垫板支承在托板上;顶出缸位于移动工作台台板下侧,顶出缸下端固定在与车架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板上,所述下板位于托板下侧,托板四周与移动工作台下侧之间设有数个导向机构。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其中所述顶出缸为柱塞缸,包括柱塞、柱塞缸筒和密封圈,柱塞下端固定在下板上,柱塞缸筒端口法兰向下套装在柱塞上,柱塞缸筒端口法兰固定在托板上,柱塞缸筒与柱塞之间通过密封圈滑动密封连接,缓冲块固定在柱塞缸筒顶端上。进出油孔道从柱塞下端向上延伸穿出柱塞上端端面。所述缓冲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前述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板、导向块, 所述导向板固定在移动工作台内壁上,导向块在固定与导向板位置对应的托板凹口内,导向板与导向块端面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板为铜质导向板。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压力机工作时,托板在其底下的顶出气缸的作用下上移,滑块回程时,多根顶杆从模具下部对应的顶杆孔内上移,顶出成形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此时仅有本技术的导向机构起作用,其余部分不工作。需要取出顶杆时,液压油从顶出缸的柱塞进出油孔道进入柱塞缸筒内,柱塞缸筒上移,直至其顶端的缓冲块接触到移动工作台的工作台板下侧面为止,顶出缸带动托板使得顶杆上移伸出移动工作台,可以很方便的取出或更换顶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设置在压力机移动工作台内,不用在移动工作台的移出区域内设置地坑安装气缸或油缸,外形美观且保护了顶出缸避免其意外受损。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杆已从工作台板上侧伸出;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图中顶杆已被取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移动工作台1,移动工作台I两端设有可将移动工作台移出压力机本体的车架11,压力机移动工作台I四角下侧上分别设置了顶出缸2、多根顶杆3成矩阵状排列,顶杆3上端可穿出移动工作台台板12,托板4位于移动工作台内侧且设置在多根顶杆3下端,多块垫板5分别固定在托板4上,垫板5位置与顶杆3下端对应,顶杆3下端通过垫板5支承在托板4上。顶出缸2为柱塞缸,似于移动工作台台板12下侧,包括柱塞21、柱塞缸筒22和笛· 封圈23,柱塞21下端通过数个紧固件固定在焊接在车架11下端的下板111上,柱塞缸筒法兰221端口向下套装在柱塞21上,柱塞缸筒端口法兰221固定在托板4下侧上,柱塞缸筒 22与柱塞21之间通过密封圈23滑动密封连接,本实施例的密封圈23采用Yx型孔用密封圈,工作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缓冲块24固定在柱塞缸筒22顶端上,本实施例的缓冲块24 采用橡胶制成,避免了柱塞缸筒22顶端上升撞击移动工作台台板12下侧,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顶出缸2,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进出油孔道211从柱塞21下端向上延伸穿出柱塞21 上端端面,不需另外专门设置进出油管,简化了结构,提高了顶出缸2工作的可靠性。托板4四周与移动工作台I下侧之间设有数个导向机构6,导向机构6包括导向板 61、导向块62,所述导向板61固定在移动工作台I内壁下侧上,导向块62在固定与导向板 61位置对应的托板凹口 41内,导向板61为铜质导向板,与导向块62端面滑动配合。导向机构6对托板4的上下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顶杆3在模具下部对应的顶杆孔内上下移动自如,对已在冲压或拉伸模具的模膛内成形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提供了均匀的顶出力,延长了顶杆3的使用寿命。需要取出顶杆3时,发出顶杆上升指令,液压换向阀换向,液压油分别从压力机移动工作台I四角下侧的4个柱塞21的进出油孔道211进入相应的柱塞缸筒22上端空腔内,推动4个柱塞缸筒22同步上移,压力机移动工作台I四角的柱塞缸筒22带动托板4上移,通过垫板5推动顶杆3伸出移动工作台1,直至4个柱塞缸筒22顶端的缓冲块24接触到工作台板11下侧面为止。此时多根顶杆3伸出了移动工作台1,可以很方便的取出或更换顶杆3。取出或更换顶杆3后,发出顶杆下降指令,控制柱塞21回程的液压换向阀换向, 在多根顶杆3、多块垫板5和托板4自重的作用下,顶出缸2的柱塞21同步下移,4个柱塞缸筒上端空腔内的液压油分别从各自柱塞21的进出油孔道211流回油箱,托板4回到起始位置。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包括两端设有车架的移动工作台、分别设置在移动工作台四角下侧的顶出缸、成矩阵状排列且上端可穿出移动工作台台板的多根顶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移动工作台内侧且设置在多根顶杆下端的托板和分别固定在托板上侧的多块垫板,垫板位置与顶杆下端对应,顶杆下端通过垫板支承在托板上;顶出缸位于移动工作台台板下侧,顶出缸下端固定在与车架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板上,所述下板位于托板下侧,托板四周与移动工作台下侧之间设有数个导向机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缸为柱塞缸,包括柱塞、柱塞缸筒和 封圈,柱塞下端固定在下板上,柱塞缸筒端口法兰向下套装在柱塞上,柱塞缸筒端口法兰固定在托板上,柱塞缸筒与柱塞之间通过密封圈滑动密封连接,缓冲块固定在柱塞缸筒顶端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出油孔道从柱塞下端向上延伸芽出柱塞上端端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机移动工作台顶杆顶出装置,包括两端设有车架的移动工作台、分别设置在移动工作台四角下侧的顶出缸、成矩阵状排列且上端可穿出移动工作台台板的多根顶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移动工作台内侧且设置在多根顶杆下端的托板和分别固定在托板上侧的多块垫板,垫板位置与顶杆下端对应,顶杆下端通过垫板支承在托板上;顶出缸位于移动工作台台板下侧,顶出缸下端固定在与车架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板上,所述下板位于托板下侧,托板四周与移动工作台下侧之间设有数个导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
申请(专利权)人:沃得重型机床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