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瓣爪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63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主轴瓣爪座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瓣爪座,该瓣爪座上突设有一环座,该环座内凹设有一容置槽;其中,该瓣爪座前端突设有至少一间隔块;一弹性环,其为一环状弹性体,以套设于该容置槽内;一瓣爪组,其包含有复数的瓣爪,各瓣爪等距环设于该瓣爪座的外缘处,且各瓣爪设于两间隔块间;其中,该瓣爪的后端卡置于该弹性环内缘侧,使得各瓣爪保持弹性张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主轴的瓣爪座结构改良有关,尤指一种于瓣爪座前端突设有数间隔块,并于瓣爪座的环座设有一弹性环以供该瓣爪活动张合的主轴瓣爪座结构
技术介绍
习用的高速主轴加工机,于加工机的主轴内设有一轴孔,该轴孔的前端处更凹设有一环槽,其中,该轴孔内并设有一刀具拉杆结构,该刀具拉杆前端设有一瓣爪座,该瓣爪座外并环设有数瓣爪;该刀具拉杆藉由一油压缸或气压缸等动力控制其前后位移;藉由该刀具拉杆前移时,该瓣爪前端落入该环槽内,驱使各瓣爪向外张开,以供使用者可顺利将刀具的刀把座置入开口内,当驱动该刀具拉杆后移时,该瓣爪前端可沿着环槽的边缘同步产生夹合的动作,而当瓣爪前端完全脱离环槽处时,即可完全固定收紧该刀具的刀把座;然而,由于习用技术的瓣爪系环设包覆于瓣爪座的外周缘处,仅有轴向方向受到瓣爪座的固定,可随瓣爪座控制其位移,而主轴的转动方向并未受到任何限制,当主轴于高速转动时,瓣爪容易因为主轴的带动,而于该瓣爪座上产生相对滑动,因而造成瓣爪的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容易导致主轴的配重不均匀,而使主轴高速运转时产生不规则晃动;此运转晃动的状况轻则造成主轴的加工精度不良、产品瑕疵过多,严重时更会造成主轴加工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是,习用瓣爪拉刀结构并无径向限位结构,于主轴高速转动下会发生导致瓣爪与瓣爪座间产生相对滑动现象,而使主轴高速运转时产生不规则晃动;此运转晃动的状况轻则造成主轴的加工精度不良、产品瑕疵过多,严重时更会造成主轴加工机的损坏。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包含一瓣爪座,该瓣爪座上突设有一环座,该环座内凹设有一容置槽;其中,该瓣爪座前端突设有至少一间隔块;一弹性环,其为一环状弹性体,以套设于该容置槽内; 一瓣爪组,其包含有复数的瓣爪,各瓣爪等距环设于该瓣爪座的外缘处,且各瓣爪设于两间隔块间;其中,该瓣爪的后端卡置于该弹性环内缘侧,使得各瓣爪保持弹性张开。本专利技术进步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能达到的目的及功效,系通过设置于该容置槽内的弹性环,可弹性卡固住各瓣爪后端,配合该瓣爪座前端的间隔块,不但可以轻易完成瓣爪组的安装工作,更可于该瓣爪座的旋转方向产生限位作用,确实可避免瓣爪与瓣爪座间产生相对滑动现象,确保主轴的配重固定,不会产生不平均晃动的现象;再者,该瓣爪座后端处设有一具外螺蚊的螺牙座,并于该瓣爪座中央贯穿设有一穿孔,该穿孔内侧壁上凹设有内螺牙,使得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适用于一般种类的刀具拉杆,更可适用于中心切削液的刀具拉杆使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外观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图3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动作示意图(二)。图6为图5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主轴瓣爪座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加工主轴10,该加工主轴10中心贯设有一轴孔11,该轴孔11前端向外渐扩以形成一刀具容置孔12,该刀具容置孔12的后端处并凹设有一环槽13;其中,该轴孔11内并弹性套设有一刀具拉杆14,该刀具拉杆14可由一液压或气压的动力缸(图未示)控制其向内或向外移动;一瓣爪座20,该瓣爪座20上突设有一环座21,该环座21内相对于该瓣爪座20前端的一侧上凹设有一容置槽211,且该环座21前方的瓣爪座20上凹设有一定位槽22;其中,该瓣爪座20前端突设有至少一间隔块23;再者,该瓣爪座20后端处设有一具外螺纹的螺牙座24,且该瓣爪座20中央贯穿设有一穿孔25,该穿孔25内侧壁上凹设有内螺牙251,藉由该螺牙座24的设置,可将该瓣爪座20锁固于刀具拉杆14的前端处;一弹性环30,其为一由弹性橡胶材质所构成环状弹性体,以套设于该容置槽211内;其中,该弹性环30的外侧缘系推抵于该容置槽211壁,且该弹性环30的内侧缘与瓣爪座20间具有一间隙31;一瓣爪组40,其包含有复数的瓣爪41,该瓣爪41的前端外扩形成一推抵端411,该瓣爪41后端内侧处对应该定位槽22突设有一定位卡笋412,使得各瓣爪41等距环设于该瓣爪座20的外周缘处时,该瓣爪41与瓣爪座20可产生轴向限位的作用;该瓣爪41后端接近该定位卡笋412处的两侧各设有一突起的接触面413,两瓣爪41间以该接触面413相互触抵,使得瓣爪41间保持一固定间隙以供该间隔块23容置,并使得各瓣爪41可以该接触面413为轴点产生张合的动作,进一步使得瓣爪41顺利张合;且各瓣爪41设于两间隔块23间,更可于该瓣爪座20旋转方向产生瓣爪41的限位作用;其中,该瓣爪41的后端卡置于该弹性环30内缘的间隙31处,通过该弹性环30的弹性作用,使得各瓣爪41常态保持弹性张开;明了上述结构后,以下先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各部分控制动作原理作一详细解说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欲将加工刀具的刀把座50安装于该刀具容置孔12内时,可通过该动力缸驱动该刀具拉杆14向外侧移动;该瓣爪座20的环座21同步推动各瓣爪41移动,而当该瓣爪41前端的推抵端411落入该环槽13时,可通过该弹性环30的弹性作用,驱使各瓣爪41向外张开,并使瓣爪组40的前端开口扩大(如图4所示),以供使用者可将刀把座50的拉杆51顺利置入瓣爪组40的开口内;接着,如图5图面所示,当刀把座50顺利置入刀具容置孔12内后,该动力缸驱动该刀具拉杆14后移,通过该定位槽22与定位卡笋412的作用,带动该瓣爪组40向内移动,且该瓣爪41的推抵端411沿着环槽13的边缘同步产生夹合的动作(如图6所示),而当推抵端411完全脱离环槽处13时,即可完全固定收紧该刀把座50的拉杆51,并使得该刀把座50完全密合固定于刀具容置孔12处;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该容置槽211内的弹性环30,可弹性卡固住各瓣爪41后端,配合该瓣爪座20前端的间隔块23,不但可以轻易完成瓣爪组20的安装工作,且该弹性环30由弹性橡胶材质所构成,本身即可与瓣爪41间产生相当的阻力,再搭配间隔块23的作用,可于该瓣爪座20的旋转方向产生限位作用(如图7所示),确实可避免瓣爪41与瓣爪座20间产生相对滑动现象,确保加工主轴10的配重固定,不会产生不平均晃动的现象;且两瓣爪41间以该接触面413相互触抵,不但使得瓣爪41间保持一固定间隙以供该间隔块23容置,并使得各瓣爪41可以该接触面413为轴点产生张合的动作,减少两瓣爪41间的接触面积,再者该固定间隙可提供瓣爪41张合的预留空间,进一步使得瓣爪41更能顺利张合; 再者,该瓣爪座20后端处设有一具外螺蚊的螺牙座24,并于该瓣爪座20中央贯穿设有一穿孔25,该穿孔25内侧壁上凹设有内螺牙251,使得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适用于一般种类的刀具拉杆14,更可适用于中心可流通切削液的刀具拉杆14使用;虽然本专利技术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已,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举凡不违本专利技术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主轴瓣爪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瓣爪座(20),该瓣爪座(20)上突设有一环座(21),该环座(21)内凹设有一容置槽(211);其中,该瓣爪座(20)前端突设有至少一间隔块(23);一弹性环(30),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轴瓣爪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瓣爪座(20),该瓣爪座(20)上突设有一环座(21),该环座(21)内凹设有一容置槽(211);其中,该瓣爪座(20)前端突设有至少一间隔块(23);一弹性环(30),其为一环状弹性 体,以套设于该容置槽(211)内;一瓣爪组(40),其包含有至少一之瓣爪41,各瓣爪(41)等距环设于该瓣爪座(20)的外缘处,且各瓣爪(41)设于两间隔块(23)间;其中,该瓣爪(41)的后端卡置于该弹性环(30)内缘侧,使得各瓣 爪(41)保持弹性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原禾
申请(专利权)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