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锦贤专利>正文

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435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钢网及冶具,所述钢网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印刷机印刷范围内的开孔阵列;所述冶具开设有与开孔阵列一一对应的IC槽,用于容置POP封装器件的下层IC,IC槽设置有中心通孔,IC槽包括第一阶梯与位于第一阶梯内侧下方的第二阶梯。本装置采用目前SMT通用的生产设备,无需价格较高的专用设备,使用时也无需价格较高的专用生产辅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且通过本装置预先将POP封装器件的上、下层IC加工成一体,有效克服传统POP封装器件加工工艺上的缺陷,大大简化POP封装器件的贴装、焊接难度,因而简便高效,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表面贴装
,尤其涉及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产品正转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它提供了更多的带宽(每秒1-2Mbit),可以在无线网络上传送更多的数据,这不仅要求更快的数字信号处理时间,还要求更快的存储器响应时间,因此对封装器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业内已经设计了许多方案,比如堆叠封装(POP)。在JSTD95 标准的第 22 章节(Fine-pitch, Square Ball grid ArrayPackage (FBGA) Package-on-Package (POP), 2007 年 9 月,B 版本)中,定义了 POP 尺寸最大为21 X 21_,引脚间距O. 4mm、0. 5mm、0. 65mm和O. 80_,对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目 前,POP封装器件的上、下层IC (芯片)通常采用SMT (表面贴装技术)进行生产,即利用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这些SMT设备对上、下层IC进行贴装、焊接,其具体方法为首先进行POP封装器件贴装的准备,即把POP专用飞达装在对应的贴片机上,并在POP飞达托盘上放入POP专用生产辅料(POP专用助焊膏或POP专用锡膏),利用飞达上的刮刀将辅料刮平;在完成上述准备后,SMT线体投入PCB进行锡膏印刷,在完成印刷的PCB上进行POP封装器件的下层IC贴装,而后再利用装有POP专用飞达的贴片机拾取POP封装器件的上层IC并将上层IC移动至POP专用飞达托盘上方,并根据贴片机设置的参数下移至托盘上的某一高度,使POP封装器件的上层IC下表面上的锡球蘸上辅料,贴片机再把蘸好辅料的上层IC准确的放置于下层IC的上表面,使上层IC下表面的锡球与下层IC上表面的焊点相互粘结,最后将粘结的POP封装器件送入回焊炉,完成锡合金的焊接。然而,贴片机升级或更新、POP专用飞达、POP专用生产辅料都需较高的成本投入,且蘸辅料的量及贴装时上层IC触动下层IC造成位移都是生产过程控制的难点,很容易导致生产工艺上的常见缺陷,如图I中的枕窝I :上层IC2的锡球21与下层IC3的焊点31完成焊接后成“8”字形,还有倒锥4 :上、下层焊点成梯形,焊点分别与上、下层IC的焊接面积不相等,相差较大。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而理想焊点5的切片应如柱状,焊点分别与上、下层IC的焊接面积非常接近相等,非常有利于产品可靠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简便高效、成本低廉、品质可靠的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钢网及冶具,其中,钢网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印刷机印刷范围内的开孔阵列;所述冶具开设有与开孔阵列一一对应的IC槽,用于容置POP封装器件的下层IC,IC槽设置有中心通孔,IC槽包括第一阶梯与位于第一阶梯内侧下方的第二阶梯。其中,所述印刷机设置有用于对钢网与冶具进行精确对位的CCD对位系统,对应的,钢网的周边上设置有上定位点,所述冶具的周边上设置有与上定位点相配合的下定位点,由CCD对位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识别上、下定位点来对钢网与冶具进行精确对位。其中,所述上定位点至少有两个,设置于钢网的对角处,所述下定位点也至少有两个,设置于冶具的对角处。其中,所述开孔阵列的开孔为圆形或方形。其中,所述中心通孔为圆形或方形。本技术所阐述的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目前SMT通用的生产设备,无需价格较高的专用设备,使用时也无需价格较高的专用生产辅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且通过本装置预先将POP封装器件的上、下层IC加工成一体,有效克服传统POP封装器件加工工艺上的缺陷,大大简化POP封装器件的贴装、焊接难 度,因而简便闻效,大幅提闻了广品的可罪性。附图说明图I是采用现有加工装置加工所存在的缺陷示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网的结构示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冶具的结构示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冶具的局部结构放大示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层IC容置于冶具IC槽内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网压合在容置有下层IC的冶具上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贴片机将POP封装器件的上层IC贴装于下层IC上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POP封装器件的上、下层IC完成焊接的状态示意图;[0021 ] 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POP封装器件在上、下层IC完成焊接后,最终从IC槽中取出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枕窝;2、上层IC ;21、锡球;3、下层IC ;31、焊点;4、倒锥;5、理想焊点;10、印刷机;20、贴片机;30、回焊炉;40、钢网;41、开孔阵列;42、上定位点;50、冶具;51、IC槽;511、中心通孔;512、第一阶梯;513、第二阶梯;52、下定位点;60、上层IC ;70、下层IC ;71、本体;72、锡球;80、P0P封装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2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包括印刷机10、贴片机20、回焊炉30、钢网40及冶具50,其中,如图2,钢网4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印刷机10印刷范围内的开孔阵列41,当开孔阵列41仅为一个时,其优先设置于钢网40的中心,多个时,开孔阵列41以钢网40中心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来增加开孔阵列41的数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开孔阵列41的开孔可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如果为圆形,开孔的孔径应当小于上层IC60下表面的锡球的直径。如图3、图4,所述冶具50开设有与开孔阵列41 一一对应的IC槽51,用于容置POP封装器件80的下层IC70,IC槽51设置有中心通孔511,中心通孔511可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生产时,印刷机10的真空泵通过该中心通孔511真空吸附住下层IC70,从而实现对下层IC70的定位,IC槽51包括第一阶梯512与位于第一阶梯512内侧下方的第二阶梯 513。为便于对钢网40与冶具50进行定位,所述印刷机10设置有用于对钢网40与冶具50进行精确对位的CCD对位系统,对应的,钢网40的周边上设置有上定位点42,冶具50的周边上设置有与上定位点42相配合的下定位点52,由CXD对位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识别上、下定位点来对钢网40与冶具50进行精确对位。上定位点42至少要有两个,设置于钢网40的对角处,同样,下定位点52也至少要有两个,设置于冶具50的对角处,当然,上定位点42与下定位点52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上定位点42是与钢网40本色形成高对比度的标识圆点,下定位点52则是与冶具50本色形成高对比度的标识圆点,两者皆可被CCD对位系统所识别。采用本装置进行生产加工时,其具体流程为首先,将POP封装器件80的下层IC70放入冶具50开设的对应的IC槽51内(如图5);接着,把设置有与IC槽51对应的开·孔阵列41的钢网40装入印刷机10,在钢网40的非开孔处加入生产辅料;然后,把装好PO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钢网及冶具,其中,所述钢网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印刷机印刷范围内的开孔阵列;所述冶具开设有与开孔阵列一一对应的IC槽,用于容置POP封装器件的下层IC,IC槽设置有中心通孔,IC槽包括第一阶梯与位于第一阶梯内侧下方的第二阶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钢网及冶具,其中,所述钢网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印刷机印刷范围内的开孔阵列;所述冶具开设有与开孔阵列一一对应的IC槽,用于容置POP封装器件的下层IC,IC槽设置有中心通孔,IC槽包括第一阶梯与位于第一阶梯内侧下方的第二阶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POP封装器件SMT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设置有用于对钢网与冶具进行精确对位的CCD对位系统,对应的,钢网的周边上设置有上定位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锦贤
申请(专利权)人:梁锦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