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863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前端盖和后端盖,后端盖上具有供油油路和后缓冲套,后缓冲套的中心具有通孔,活塞杆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上通孔相配合的缓冲杆,后端盖上具有供后缓冲套轴向移动的腔体,腔体朝向活塞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滑出的阻挡件,腔体背向活塞的一端与供油油路连通,后缓冲套的通孔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的孔径,后缓冲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槽和/或后缓冲套的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的槽和/孔上离缓冲杆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易于制造,在原来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省去单向阀后仍具有单向导通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尤其是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
技术介绍
炉盖油缸当活塞杆头进入液压缸的后端盖时,会引起机械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压力与噪声,因此油缸必须安装缓冲装置,这样可以避免对缸头的冲击力。但是安装缓冲装置后油缸启动时比较困难,并且会有抖动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是在后端盖增加一个单向阀,但是现有的单向阀多是外置式的,占的空间比较大,也有内置的,但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图I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内置单向阀的炉盖油缸,包括缸体I、活塞杆2、活塞3和设置在缸体I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液压油腔13和后缓冲套4,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相配合的缓冲杆21,活塞杆21缩回时,液压油通过后缓冲套4经过液压油腔13回流至油箱,当活塞3快到缸底时,缓冲杆21进入后缓冲 套4,此时液压被锁住,只有少量液压油从缓冲杆21与后缓冲套4的间隙中通过,活塞3缓缓停止移动,实现缓冲功能,避免活塞3撞击缸底;后端盖12上还具有单向油路,单向回路中设有单向阀5,用于辅助油缸启动,在活塞杆2缩回时单向回路关闭,当活塞杆2需要伸出时,液压油顶开单向回路进入油缸的无杆腔推动活塞3移动,慢慢的缓冲杆21滑出后缓冲套4,液压油再经过后缓冲套4推动活塞3,实现活塞杆2的伸出。这类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提供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易于制造,降低加工的工艺难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和设置在缸体前后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后端盖上具有供油油路和后缓冲套,后缓冲套的中心具有通孔,活塞杆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上通孔相配合的缓冲杆,所述的后端盖上具有供后缓冲套轴向移动的腔体,所述的腔体朝向活塞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滑出的阻挡件,腔体背向活塞的一端与供油油路连通,所述的后缓冲套的通孔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的孔径,后缓冲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槽和/或后缓冲套的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的槽和/或孔上离缓冲杆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孔径的半径。活塞杆缩回时液压油带动后缓冲套往后移槽和/或被堵住,当活塞杆进入后缓冲套后液压油被锁住,实现缓冲功能;需要向无杆腔供油时,液压油将后缓冲环向前顶,液压油穿过槽和/孔进入无杆腔,从而推动活塞伸出,实现了单向导通功能。具体的,所述的后缓冲套的侧壁上的槽的数量为四条,所述的四条槽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的侧壁上。具体的,所述的后缓冲套的环面的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的四个孔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的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件为孔用挡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易于制造,在原来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省去单向阀后仍具有单向导通功能,所占空间较小,放在油缸里面,避免单向阀暴露在外,不容易生锈,降低加工的工艺难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内置单向阀的炉盖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I.缸体,11. ilji而盖,12.后 而盖,13.液压油fe,2.活塞杆,3.活塞,4.后缓冲套,5.单向阀。·图3是本技术的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后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后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后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缸体,11. ilji而盖,12.后 而盖,13.液压油fe,2.活塞杆,3.活塞,4.后缓冲套,41.通孔,42.槽,43.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3-5所示,本技术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缸体I、活塞杆2、活塞3以及设置在缸体I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供油油路13和后缓冲套4,后缓冲套4的中心具有通孔41,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上通孔41相配合的缓冲杆21,其特征是后端盖12上具有供后缓冲套4轴向移动的腔体,腔体朝向活塞3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4滑出的阻挡件,阻挡件为孔用挡圈,腔体背向活塞3的一端与供油油路13连通,后缓冲套4的通孔41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13的孔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槽42,槽42上离缓冲杆21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12孔径的半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的槽42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槽42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如图6所示,本技术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缸体I、活塞杆2、活塞3以及设置在缸体I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供油油路13和后缓冲套4,后缓冲套4的中心具有通孔41,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上通孔41相配合的缓冲杆21,其特征是后端盖12上具有供后缓冲套4轴向移动的腔体,腔体朝向活塞3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4滑出的阻挡件,阻挡件为孔用挡圈,腔体背向活塞3的一端与供油油路13连通,后缓冲套4的通孔41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13的孔径,后缓冲套4的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孔43,孔43上离缓冲杆21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12孔径的半径。后缓冲套4的环面的孔4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孔43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4的环面上。 如图7所示,本技术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的第三个实施例,包括缸体I、活塞杆2、活塞3以及设置在缸体I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供油油路13和后缓冲套4,后缓冲套4的中心具有通孔41,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上通孔41相配合的缓冲杆21,其特征是后端盖12上具有供后缓冲套4轴向移动的腔体,腔体朝向活塞3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4滑出的阻挡件,阻挡件为孔用挡圈,腔体背向活塞3的一端与供油油路13连通,后缓冲套4的通孔41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13的孔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槽42和后缓冲套4的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孔43,槽42和孔43上离缓冲杆21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12孔径的半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的槽42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槽42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所述的后缓冲套4的环面的孔4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的四个孔43周向均布在后缓冲套4的环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包括缸体(1)、活塞杆(2)、活塞(3)以及设置在缸体(1)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供油油路(13)和后缓冲套(4),后缓冲套(4)的中心具有通孔(41),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上通孔(41)相配合的缓冲杆(21),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端盖(12)上具有供后缓冲套(4)轴向移动的腔体,所述的腔体朝向活塞(3)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4)滑出的阻挡件,腔体背向活塞(3)的一端与供油油路(13)连通,所述的后缓冲套(4)的通孔(41)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13)的孔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槽(42)和/或后缓冲套(4)的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孔(43),所述的槽(42)和/孔(43)上离缓冲杆(21)中心轴最近的距离大于供油油路(12)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后缓冲功能的炉盖油缸,包括缸体(I)、活塞杆(2)、活塞(3)以及设置在缸体(I)前后端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后端盖(12)上具有供油油路(13)和后缓冲套(4),后缓冲套(4)的中心具有通孔(41),活塞杆(2)后端具有与后缓冲套(4)上通孔(41)相配合的缓冲杆(21),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端盖(12)上具有供后缓冲套(4)轴向移动的腔体,所述的腔体朝向活塞(3)的一端端口具有防止后缓冲套(4)滑出的阻挡件,腔体背向活塞(3)的一端与供油油路(13)连通,所述的后缓冲套(4)的通孔(41)的孔径小于供油油路(13)的孔径,后缓冲套(4)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海青沈翔丁升张仲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