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景建专利>正文

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824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包括挺柱组件,所述挺柱组件设有挺柱油缸,挺柱油缸滑动配合挺柱柱塞,所述挺柱油缸与可变油腔相通,所述可变油腔与油腔调节组件相通,所述油腔调节组件与三位三通电磁阀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设有回油口与回油道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设有进油口与进油导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变油腔容积的变化控制挺柱组件高度变化,可以同时制气门升程高度和配气相位,方便对单个气门的控制,使得控制更为精确,并且调节时只是改变可变油腔的容积大小,减少了高频率大油量的动作,减小了发动机功率的消耗,并且整体发热较低,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上用于对气门升程以及配气相位进行控制的机构。技术背景 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气门的开闭时间早晚和长短,及其升程的大小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内燃机配给机构采用机械方式直接控制气门的开闭状态。这种机构的存在,使得缸体和缸盖的设计过于复杂,传动部件占用的空间较大,加工复杂,导致内燃机重量增大,使得自身负荷变大。控制范围和灵敏度都不适应高速发动机的要求。又有改进的配气控制机构,例如 CN 1020867889 A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液压配气机构,具有一个凸轮驱动装置,凸轮驱动装置由正时输入轴、提前器和凸轮轴组成,提前器安装在正时输入轴和凸轮轴之间,凸轮轴上安装有凸轮,该机构安装在内燃机的气缸缸体外部,机构中还具有气门驱动装置、液压装置和保压供油装置三个部分。该装置虽然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控制气门,但整体机构依旧复杂,不能同时控制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且不能单独控制每个气门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包括挺柱组件,所述挺柱组件设有挺柱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包括挺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组件设有挺柱油缸(1),挺柱油缸(1)滑动配合挺柱柱塞(2),所述挺柱油缸(1)与可变油腔(3)相通,所述可变油腔(3)与油腔调节组件(4)相通,所述油腔调节组件(4)与三位三通电磁阀(5)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5)设有回油口与回油道(6)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5)设有进油口与进油导管(8)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包括挺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组件设有挺柱油缸(1),挺柱油缸(I)滑动配合挺柱柱塞(2),所述挺柱油缸(I)与可变油腔(3)相通,所述可变油腔(3)与油腔调节组件(4)相通,所述油腔调节组件(4)与三位三通电磁阀(5)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5 )设有回油口与回油道(6)相通,所述三位三通电磁阀(5 )设有进油口与进油导管(8)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柱塞(2)设有一台阶(21),所述台阶(21)与弹簧的下端相接触,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挺柱油缸(I)的内底面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可变配气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进油导管(8)相连的油量补偿阀(81),所述进油导管(8)还设有与可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景建周忠友
申请(专利权)人:朱景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