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24504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敏电阻装置,能够抑制在外部电极间产生漏电现象,并且能够抑制热敏电阻容易从主体脱落。热敏电阻装置包括热敏电阻(22)、支持部(76)及端子电极(T2)、(T4)。热敏电阻(22)包含热敏电阻基体(60)及外部电极(62a)、(62b)。热敏电阻基体(22)具有互相对置的端面。外部电极(62a)、(62b)分别设在热敏电阻基体(60)的两个端面。端子电极(T2)、(T4)分别与外部电极(62a)、(62b)进行压接。支持部(76)与将端面间相连的侧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敏电阻装置,更特定而言,涉及内置了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热敏电阻的安装方法,例如已知有在电路基板上使用焊料来进行安装的表面安装方法。图13是示出将热敏电阻在电路基板上进行表面安装的形态的图。热敏电阻500包括热敏电阻基体502及外部电极504a、504b。热敏电阻基体502构成为长方体状。外部电极504a、504b分别设在热敏电阻基体502的端面。外部电极504a、504b分别利用焊料506a、506b,与电路基板510的未图示的连接盘电极连接。然而,包括所述热敏电阻500的热敏电阻装置例如若用于冰箱的压缩机的电动机起动用电路,则如下面说明的那样,有可能产生漏电(tracking)现象。更详细而言,冰箱的压缩机的电动机起动用电路是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使用的。因此,由于长期使用,电流有可能由于水分而沿电路基板510的表面传导,并在外部电极504a与外部电极504b之间流过。即,有可能在热敏电阻装置中产生漏电现象。为了抑制在外部电极504a、504b间产生的漏电现象,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层叠片状器件那样,考虑利用金属端子来夹住并支持片状器件。图14是示出安装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层叠片状器件600的形态的图。层叠片状器件600包括主体602及外部电极604a、604b。主体602构成为长方体状。外部电极604a、604b分别设在主体602的端面。在电路基板610上设有金属端子612a、612b。金属端子612a、612b向电路基板的上方延伸,与外部电极604a、604b进行压接。据此,层叠片状器件600与电路基板610的主面离开,并在该状态下被金属端子612a、612b支持。在层叠片状器件600中,由于主体602的侧面离开电路基板610,因此电流不会沿电路基板610的表面传导,并不会在外部电极604a、604b间流过。因此,在热敏电阻装置中,抑制漏电现象产生。另外,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层叠片状器件600由于不与电路基板610接触,因此仅被金属端子612a、612b支持。因而,在施加振动等的情况下,层叠片状器件600有可能从电路基板610脱落。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3 - 32403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敏电阻装置,其能够抑制在外部电极间产生漏电现象,并且能够抑制热敏电阻容易从主体脱落。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热敏电阻装置包括热敏电阻,包含具有互相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热敏电阻基体、设在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进行压接;以及第一支持部,与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相连的侧面接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在外部电极间产生漏电现象,并且能够抑制热敏电阻容易从主体脱落。附图说明图I是包含热敏电阻装置的电动机起动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热敏电阻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热敏电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对热敏电阻装置内部进行俯视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敏电阻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敏电阻的结构图。图7是对端子电极及热敏电阻进行俯视的图。图8是热敏电阻附近的截面构造图。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对变形例所涉及的热敏电阻装置内部进行俯视的图。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热敏电阻附近的截面构造图。图1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敏电阻的接触部的图。图13是示出将热敏电阻在电路基板上进行表面安装的形态的图。图14是示出安装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层叠片状器件的形态的图。附图标记说明Hl H3贯穿孔Spl Sp4空间Tl T4端子电极I电动机起动用电路IOUOa热敏电阻装置12电动机12a主线圈12b辅助线圈14交流电源16开关18电容器20、22热敏电阻24半导体双向晶闸管元件24a 24c端子26a、28a、28b外部端子26b、36b、38b 保持部28c、38c连接部28d、28f、36a、38a 接触部28e弯曲部32壳体32a上壳体32b下壳体36c、38d安装部40a 40c、42突起50、60热敏电阻基体52a、52b、54a、54b、62a、62b 外部电极72、76支持部70a、70b、74a、74b 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热敏电阻装置。(热敏电阻装置的结构)首先,说明包含热敏电阻装置的电动机起动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I是包含热敏电阻装置10的电动机起动用电路I的等效电路图。电动机起动用电路I是冰箱的压缩机所使用的电动机的起动用电路,包括热敏电阻装置10、电动机12、交流电源14、开关16及电容器18。另外,电动机12包含主线圈12a及辅助线圈12b。另外,热敏电阻装置10包括热敏电阻20、22;双向晶闸管24及外部端子26a、28a、28b。主线圈12a连接在交流电源14与外部端子28a之间。辅助线圈12b连接在交流电源14与外部端子26a之间。外部端子26a与双向晶闸管24的阳极连接。热敏电阻20是正特性热敏电阻,连接在双向晶闸管24的阴极与外部端子28a、28b之间。热敏电阻22是正特性热敏电阻,连接在双向晶闸管24的门极与外部端子28a、28b之间。电容器18连接在外部端子26a与外部端子28b之间。开关16连接在外部端子28a与交流电源14之间。接下来,说明电动机起动用电路I的动作。若开关16闭合,则经由交流电源14对电动机12供电。相应地,在主线圈12a中流过电流。经由热敏电阻22对双向晶闸管24的门极施加触发信号,从而双向晶闸管24通电。据此,经由热敏电阻20在辅助线圈12b中流过电流。电动机12利用主线圈12a及辅助线圈12b开始驱动。从电动机12起动后若经过一定时间,则热敏电阻20的温度由于自己发热而上升,热敏电阻20的电阻值上升。据此,流过热敏电阻20的电流减少。另外,热敏电阻22的温度由于自己发热而上升,热敏电阻22的电阻值上升。据此,流过热敏电阻22的电流减少。相应地,流过双向晶闸管24的电流减少,双向晶闸管24成为断开状态。因此,不会经由热敏电阻20在辅助线圈12b中流过电流,经由热敏电阻22仅在辅助线圈12b中略微流过电流。因此,电动机12利用主线圈12a继续驱动。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热敏电阻装置10的结构。图2是热敏电阻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热敏电阻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对热敏电阻装置10内部进行俯视的图。下面,在图3中,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在从z轴方向俯视时,将壳体32的长边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壳体32的短边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热敏电阻装置10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热敏电阻20、22、双向晶闸管24、壳体32及端子电极Tl T4。壳体32大致构成为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容纳热敏电阻20、22、双向晶闸管24及端子电极Tl T4。壳体32例如由树脂制作,由上壳体32a及下壳体32b构成。下壳体32b构成壳体3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一半。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下壳体32b设有在从z轴方向俯视时的贯穿孔Hl H3,并且由隔壁划分为空间Spl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敏电阻装置,包括:热敏电阻,包含具有互相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热敏电阻基体、设在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进行压接;以及第一支持部,与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相连的侧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09 JP 2011-173904;2012.05.21 JP 2012-11541.一种热敏电阻装置,包括 热敏电阻,包含具有互相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热敏电阻基体、设在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 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进行压接;以及 第一支持部,与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相连的侧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持部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方向与所述侧面的一部分接触。3.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该第一端子电极接触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部分、与该第二端子电极接触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部分最接近。4.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佑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