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作为可变电阻众所周知具备由显现电压非线性特性的半导体陶瓷构成的可变电阻素体、以夹持可变电阻素体的一部分区域的形式被配置于可变电阻素体内的多个内部电极、被配置于可变电阻素体表面并且被连接于所对应的内部电极的多个外部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伴随于近年来的数字信号的高速化以及通信速度的高速化,寄希望于对于信号的影响小的低静电容量的可变电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良好地维持电压非线性特性,又能够切实地实现低静电容量化的。本专利技术人等就能够切实地实现低静电容量化的可变电阻作了悉心的研究,其结果终于新发现了如以下所述的事实。对于可变电阻的静电容量来说不仅仅是被形成于内部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而且还包含被形成于外部电极之间静电容量。被形成于内部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通过调整内部电极之间的距离和重叠面积或者可变电阻素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从而就能够达到降低的目的。然而,无论哪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作为可变电阻的电气特性(ESD耐量以及电压非线性特性等),因而也就会担忧该电气特性将发生劣化。因此,如果降低被形成于外部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则既能够良好地维持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变电阻素体,由显现电压非线性特性的半导体陶瓷构成;多个内部电极,以夹持所述可变电阻素体的一部分区域的形式被配置于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以及多个外部电极,被配置于所述可变电阻素体的表面并且被连接于所对应的所述内部电极,所述外部电极具有通过将含有碱金属的导电性膏体赋予所述可变电阻素体的所述表面并进行烧结而形成的烧结电极层,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具有高电阻区域,该高电阻区域通过包含于所述导电性膏体中的碱金属从所述可变电阻素体的表面与所述烧结电极层的界面向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扩散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均,森合克成,伊丹崇裕,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