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810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或-OR4,R4为C1-5的直链烷基;R2为H或C1-5的直链烷基;R3为H或糖基。本发明专利技术从附子中得到的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可以促进心肌损伤细胞的恢复,对心肌损伤、心力衰竭有一定治疗作用,为强心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附子中分离的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的子根,是川产道地药材之一。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寒湿邪之功,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要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症使病人起死回生。现代药理研究同样表明,附子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6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熟附片煎剂对蟾蛛离体心脏显示强心作用并可出现收缩期停止,并且可使离体兔、豚鼠、大鼠离体心脏心跳振幅加 大,频率加快。80年代对猫狗的在体实验也验证了附子的明显强心作用。然而,对于其强心成分的物质基础一直不明确。目前,对乌头属中生物碱的研究多集中在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已有数百个二萜生物碱从乌头属分离获得,其中从附子中得到了 66个二萜生物碱,历版《中国药典》对附子的质量控制也以乌头碱等二萜生物碱作为指标。相对于二萜生物碱而言,非二萜生物碱的研究很少,整个乌头属只报道了 13个,其中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可明显增加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和豚鼠衰竭心脏的心肌收缩力。由此可见,附子中非二萜生物碱在强心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传统中药附子中获得的新的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1.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H或-0R4,R4为C1-3的直链烷基;民为!1或(1-3的直链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H或-0R4,R4为甲基;R2为H或甲基。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基为葡萄糖基、麦芽糖基或龙胆二糖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基为葡萄糖基。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Ν-(2’-β-葡萄糖基-5’-羟基水杨基)-4-羟基-3-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或Ν-(2’-β-葡萄糖基_5’ -羟基水杨基)-4-羟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7.权利要求6所述N-(2’ - β -葡萄糖基-5’ -羟基水杨基)-4-羟基-3-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称取附子药材,粉碎,加95%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醇浸膏; (2)将乙醇浸膏用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部分,减压回收溶剂,得正丁醇浸膏;再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正丁醇浸膏进行分离,氯仿-甲醇= (50:1)^(1:1)梯度洗脱,其中氯仿-甲醇=3:1洗脱部分进一步经过反相聚苯乙烯型树脂柱分离,20-100%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的30%甲醇洗脱部分,再上凝胶柱色谱,甲醇-水=1:1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剩余物经制备薄层色谱分离,氯仿-甲醇=4:1展开,纯化即得。8.权利要求6所述N-(2’ - β -葡萄糖基-5’ -羟基水杨基)-4-羟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称取附子药材,粉碎,加95%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乙醇浸膏; (2)将乙醇浸膏用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部分,减压回收溶剂,得正丁醇浸膏;再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正丁醇浸膏进行分离,氯仿-甲醇=50:1 - I: I梯度洗脱,氯仿-甲醇=3:1洗脱部分进一步经过反相聚苯乙烯型树脂柱色谱分离,20-100%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30%甲醇洗脱部位,上凝胶色谱,甲醇-水=1:1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剩余物经制备薄层色谱分离,氯仿-甲醇=3:1展开,纯化即得。9.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强心、治疗心衰或治疗心肌损伤的药物中的用途。10.一种强心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或-OR4,R4为C1-5的直链烷基;R2为H或C1-5的直链烷基;R3为H或糖基。本专利技术从附子中得到的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可以促进心肌损伤细胞的恢复,对心肌损伤、心力衰竭有一定治疗作用,为强心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文档编号A61P9/00GK102924543SQ20121047526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彭成, 戴鸥, 谢晓芳, 郭力, 何成军, 周勤梅, 李小红 申请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或?OR4,R4为C1?5的直链烷基;R2为H或C1?5的直链烷基;R3为H或糖基。FDA000024431917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成戴鸥谢晓芳郭力何成军周勤梅李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