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国平专利>正文

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1666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包括车体、车轮、车体的前横梁和液压器,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该扒地刹车装置,由液压器、液压器下方的扒地刹车板组成;该扒地刹车板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该扒地刹车板右端通过铰链与车体的前横梁相连接,该液压器与车体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的支点固定车体内、该活塞杆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相接触,该操纵杆右端的刹车踏板延长至驾驶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和防滑效果显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属于车辆刹车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通常的车辆刹车方法,是将车辆的车轮子刹死不能转动,使车辆停止行驶。可是车辆在积雪结冰、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路面湿滑,把车辆的车轮子刹死了,车辆还是能持续向前滑行,车辆失控的状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车辆的严重损坏、人员的伤亡事故。为了克服在积雪结冰及泥泞道路上行驶易造成危险发生的情况,习惯的做法就是在车轮上装上防滑铁链,或在车轮下垫上防滑材料,这种做法显然不是先进的做法,但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冰雪湿滑道路上车轮打滑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能在冰雪湿滑道路上能及时刹车的装置,使在积雪结冰、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也能实施准确的控制。对于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经过检索,并未发现有扒地刹车的装置技术披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以克服现有的车辆刹车方法,不适宜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的缺点。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包括车体I、车轮2、车体I的前横梁3和液压器6,具体技术方案在车体I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2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5,所述的扒地刹车装置5,由液压器6、液压器6下方的扒地刹车板7组成; 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8 ;该扒地刹车板7的右端通过铰链4与车体I的前横梁3相连接;所述的液压器6与车体I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6-1的支点6-2固定车体I内、活塞杆6-4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7相接触;所述的操纵杆6-1右端的刹车踏板6-5延长至驾驶室内;该扒地刹车板7设置的三角形齿牙8,是沿扒地刹车板7的宽边排列,并设置有2-10排的三角形齿牙8 ; 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还可以安装在摩托车、电动车的梯形脚撑上进行扒地刹车;在电动车的梯形脚撑10两脚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扒地刹车板7,所述的梯形脚撑10的横杆11连接有钢丝12,该钢丝12绕过固定滑轮14与设有转动支点16的弯形杠杆15右端连接,而弯形杠杆15左端是刹车踩板17。采用上述措施的本专利技术,所设置的扒地刹车装置,能够在湿滑冰雪泥泞的道路上,对车辆行驶实施很好的控制,当出现侧滑或失控时,即可启动本专利技术,实施扒地刹车,通过本专利技术与冰雪地面的扒地摩擦,使车辆减速或停止前进。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和防滑效果显著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扒地刹车装置的立体示意 图3是图2扒地刹车板的三角形齿牙朝上放大的立体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 图5是图4操作机构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I、图2,图I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扒地刹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从图I、图2中可知道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包括车体I、车轮2、车体I的前横梁3和液压 器6,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车体I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2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5,该扒地刹车装置5,由液压器6、液压器6下方的扒地刹车板7组成;该扒地刹车板7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8 ;该扒地刹车板7的右端通过铰链4与车体I的前横梁3相连接。该液压器6与车体I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6-1的支点6-2固定车体I内、该活塞杆6-4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7相接触;该操纵杆6-1右端的刹车踏板6-5延长至驾驶室内。本专利技术当用脚踩踏板6-5时,操纵杆6-1使连杆6-3往下压,该连杆6-3往下压使液压器6的活塞杆6-4伸长,迫使扒地刹车板7左端着地,该扒地刹车板7左端朝下的三角形齿牙8与地面上的冰雪或烂泥产生摩擦阻力,使车辆慢慢停止滑行。如果不需要扒地刹车时,松开踏板6-5,这时在一端与车体I连接,另一端与扒地刹车板7连接的拉力弹簧9的作用下,使扒地刹车板7、活塞杆6-4和操纵杆6-1复位。参考图3,图3是图2扒地刹车板的三角形齿牙8朝上放大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扒地刹车板7设置的三角形齿牙8,是沿扒地刹车板7的宽边排列,图中设置五排三角形齿牙8,根据汽车动力大小而设置,可设置两排或两排以上的三角形齿牙8。图4图5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这一实施方式中,扒地刹车板7安装在摩托车、电动车的梯形脚撑上进行扒地刹车。现时的摩托车、电动车的底中部均有一个梯形脚撑10,将扒地刹车板7的板面适当缩小,安装在梯形脚撑10上,该梯形脚撑10再与操作机构连接即可。连接时该梯形脚撑10的横杆11连接有钢丝12,该钢丝12绕过固定滑轮14与设有转动支点16的弯形杠杆15右端连接,而弯形杠杆15左端是刹车踩板17。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当用脚踏上踩板17时,该弯形杠杆15围绕支点16转动,使弯形杠杆15右端往上升,该弯形杠杆15右端往上升牢动钢丝12,该钢丝12又牢动了梯形脚撑10的横杆11,在固定滑轮14的作用下,使梯形脚撑10沿转轴12向左旋转,使梯形脚撑10的扒地刹车板7着地,达到刹车的目的。权利要求1.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包括车体(I)、车轮(2)、车体(I)的前横梁(3)和液压器(6 ),其特征在于在车体(I)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2 )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5 ),所述的扒地刹车装置(5),由液压器(6)、液压器(6)下方的扒地刹车板(7)组成;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8),该扒地刹车板(7)的右端通过铰链(4)与车体(I)的前横梁(3)相连接;所述的液压器(6)与车体(I)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6-1)的支点(6-2 )固定在车体(I)内、活塞杆(6-4)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7 )相接触;所述的操纵杆(6-1)右端的刹车踏板(6-5)延长至驾驶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设置的三角形齿牙(8),是沿扒地刹车板(7)的宽边排列,并设置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三角形齿牙(8)。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安装在摩托车、电动车的梯形脚撑(10)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梯形脚撑(10)两脚下端的左侧设置有扒地刹车板(7),所述的梯形脚撑(10)的横杆(11)连接有钢丝(12),该钢丝(12)绕过固定滑轮(14)与设有转动支点(16)的弯形杠杆(15)右端连接,而弯形杠杆(15)左端是刹车踩板(17)。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包括车体、车轮、车体的前横梁和液压器,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该扒地刹车装置,由液压器、液压器下方的扒地刹车板组成;该扒地刹车板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该扒地刹车板右端通过铰链与车体的前横梁相连接,该液压器与车体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的支点固定车体内、该活塞杆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相接触,该操纵杆右端的刹车踏板延长至驾驶室内。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和防滑效果显著的优点。文档编号B60T1/14GK102923105SQ20121049175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崔国平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防滑扒地刹车装置,包括车体(1)、车轮(2)、车体(1)的前横梁(3)和液压器(6),其特征在于:在车体(1)底板下方的两个前车轮(2)之间,设置有扒地刹车装置(5),所述的扒地刹车装置(5),由液压器(6)、液压器(6)下方的扒地刹车板(7)组成;所述的扒地刹车板(7)的左端下板面设置有向下的三角形齿牙(8),该扒地刹车板(7)的右端通过铰链(4)与车体(1)的前横梁(3)相连接;所述的液压器(6)与车体(1)底板相固定、其操纵杆(6?1)的支点(6?2)固定在车体(1)内、活塞杆(6?4)与下方设置的扒地刹车板(7)相接触;所述的操纵杆(6?1)右端的刹车踏板(6?5)延长至驾驶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崔国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