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头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659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L型头枕结构,包括L头枕发泡体和一端嵌入所述L头枕发泡体内的头枕杆以及包覆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的面套,特征在于,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的内凹面的转弯位置有一向L头枕发泡体内延伸的凹槽,面套上用对扣的型条对扣在所述凹槽内,通过型条的内陷收紧使面套紧贴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套能够与L头枕发泡体完全贴合,使L型头枕更加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L型头枕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汽车座椅上的头枕不再只是普通形状的头枕,为了吸引客户的眼球产生了各种形状的头枕,其中L型的头枕开始慢慢变得很普遍。参见图I至图3,普通头枕I的面套2包敷是通过J型条3和A型条4在头枕I底部接近头枕杆5的位置对扣连接包覆成形,这类面套的包覆方式对于L型头枕来说是很难达到满意的包覆效果。参见图4,由于L型头枕6的底部是凹面的,且头枕杆6的位置不在最凹的地方,用常用的型条对扣方式包敷之后凹面不能完全形成,凹面的面套7会被拉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L型头枕通过普通面套型条对扣的方式无法形成底部凹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L型头枕结构。该L型头枕结构能有效的形成L型头枕的底部凹面,达到很好的外观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L型头枕结构,包括L头枕发泡体和一端嵌入所述L头枕发泡体内的头枕杆以及包覆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的面套,特征在于,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的内凹面的转弯位置有一向L头枕发泡体内延伸的凹槽,面套上用对扣的型条对扣在所述凹槽内,通过型条的内陷收紧使面套紧贴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口位置是以如下方法确定的首先以所述内凹面上下两端过渡圆角的切点做一第一连线,过所述第一连线做一第一垂直线,该第一垂直线与所述内凹面交汇;设定第一垂直线长度最长时与所述内凹面的交汇点为第一点,该第一垂直线最长时与第一连线的垂直交叉汇点为第二点,做连接第一点与所述内凹面上下两端过渡圆角的切点连线形成第二连线和第三连线,以第二点为起点做分别垂直于第二连线和第三连线的第二垂直线和第三垂直线,所述第三垂直线与所述内凹面交汇点为第三点,所述第二垂直线与所述内凹面交汇点为第四点,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三点与第四点之间的内凹面上。所述L头枕发泡体的内凹面最凹处位于所述第三点与第四点之间的内凹面上,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的内凹面最凹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凹槽的槽口位置内凹面的面线方向。所述头枕面套的型条为相互扣合的J型条和A型条,所述J型条和A型条和缝合在所述面套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J型条具有一与所述A型条扣合且插入所述·凹槽内的扣合部和与所述面套缝合的缝合部,所述扣合部具有一与所述缝合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部顺势连接的插口部,所述插口部内具有一供所述A型条插入的插口,在所述插口的入口位置设置有倒齿,所述缝合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内夹角为100° 120°,所述插口部顶点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缝合部交汇点之间距离为16 18_,所述插口部的厚度为6 8_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插口部顶点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缝合部交汇点之间距离加2mm,凹槽的槽宽为所述插口部的厚度的一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部的宽度为8 12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面套支撑布,所述面套支撑布穿过所述头枕杆贴合在与头枕杆大致垂直的内凹面上,所述面套的一部分面料贴合在所述面套支撑布上。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面套能够与L头枕发泡体完全贴合,使L型头枕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普通的头枕包裹面套后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现有普通的头枕包裹面套后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L型头枕用普通面套设计包裹后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L型头枕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L型头枕垂直截面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L型头枕发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L型头枕发泡体顺着凹槽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面套的外观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面套的爆炸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面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面套支撑布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J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凹槽开槽位置的几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5至图7,图中给出的L型头枕结构,包括L头枕发泡体100和一端嵌入L头枕发泡体100内的头枕杆200以及包覆在L头枕发泡体100上的面套300,在L头枕发泡体100的内凹面110转弯位置的内凹面111有一向L头枕发泡体内延伸的凹槽120,面套300上用对扣的型条对扣在凹槽120内,通过型条的内陷收紧使面套300紧贴在L头枕发泡体100的内凹面110上。L头枕发泡体100的内凹面110分为三段,一端内凹面112位于大致与头枕杆200平行的方向,另一端内凹面113与头枕杆200大致垂直,转弯位置的内凹面111设置在内凹面112与113之间。在内凹面113上贴合有一面套支撑布400,面套300的一部分面料311贴合在面套支撑布400上。具体的贴合方式是参见图10至14,在面套300内凹面的面料310对应于L头枕发泡体100的凹槽120(结合参见图8)裁开,形成一缝320,缝320将面料310分为面料311和312,在面料311上对应于两根头枕杆200开设有两孔31 Ia和311b,由两孔31 Ia和311b向缝320的方向将面料311再裁开,形成两条缝311c、311d,以便于面套300穿过两根头枕杆200而套在L头枕发泡体100上,在缝311c和31 Id两 侧的面料311内面上各缝制有一个刺毛带 331、332、333、334。面套支撑布400的形状与L头枕发泡体100的内凹面113的形状大致相当,其上对应于两根头枕杆200也开设有两孔410、420,在面套支撑布400对应于面料311的那一面430上缝制有两块刺毛带440、450,刺毛带440的位置与刺毛带331、332位置对应且面积相当,刺毛带450的位置与刺毛带333、334位置对应且面积相当。先把面套支撑布400通过孔410、420套在两根头枕杆200上并固定在L头枕发泡体100的内凹面113上,再把面套300包裹在头枕发泡体100上,通过对扣的型条相互作用并插入到头枕发泡体100的凹槽120内,同时面套300面料311上的刺毛带331、332、333、334与面套支撑布400上的刺毛带440、450相互作用,张紧后使面套300紧贴在L头枕发泡体100的表面上。参见图6、图7、图11、图13,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对扣的型条为相互扣合的J型条350和A型条360。J型条350分为三段,缝合在面套300的面料311上,A型条360缝合在面套300的面料312上。A型条360的结构与现有的A型条没有什么区别,J型条350的结构与现有的J型条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结合参见图15,J型条350具有一与A型条360扣合且插入凹槽120内的扣合部351和与面套300的面料311缝合的缝合部352,而扣合部351具有一与缝合部352连接的连接部351a和连接部351a顺势连接的插口部351b,插口部351b内具有一供A型条360插入的插口 351ba,在插口 351ba的入口位置设置有一对倒齿351bb,缝合部352与连接部351a之间的内夹角β为100° 120°,插口部351ba顶点到连接部351a与缝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型头枕结构,包括L头枕发泡体和一端嵌入所述L头枕发泡体内的头枕杆以及包覆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的面套,特征在于,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的内凹面的转弯位置有一向L头枕发泡体内延伸的凹槽,面套上用对扣的型条对扣在所述凹槽内,通过型条的内陷收紧使面套紧贴在所述L头枕发泡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婧吕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