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658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包括左耳盖板1、活动扣板6、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1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6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1相连,活动扣板6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杆3、小扭簧2、小铆销5,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1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头枕,特别是公开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汽车座椅上的带折叠的头枕,在头枕上增加各种零件,以实现折叠功能,但当汽车在紧急刹车或头枕有向前的惯性力作用的时候,头枕会自动的向前折叠,造成乘车人无意间碰到造成不适或对乘车人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紧急刹车时头枕受惯性力的作用导致头枕自动折叠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简便、低噪音、安全可靠的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包括左耳盖板I、活动扣板6、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I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6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I相连,活动扣板6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杆3、小扭簧2、小铆销5,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I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所述惯性杆3、活动扣板6和角度定位板7的运动轨迹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惯性杆3上套有缓冲套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头枕在受到前冲惯性力的时候,自锁结构中的惯性杆发生作用,惯性杆的底部与角度定位板中的齿槽相接触,达到不使头枕向前折叠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原始状态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惯性杆动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左耳盖板;2、小扭簧;3、惯性杆;4、缓冲套;5、小铆销;6、活动扣板;7、角度定位板;8齿槽;9、底部;10、铆接孔;11、主轴;12、销轴。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I 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左耳盖板I、活动扣板6、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括惯性杆3、小扭簧2、小铆销5,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I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6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I相连,活动扣板6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位于左耳盖板I与惯性杆3的中间,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I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所述惯性杆3、活动扣板6和角度定位板7的运动轨迹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惯性杆3上套有缓冲套4,所述缓冲套4是为了防止惯性杆3在动作时与左耳盖板I及活动扣板6发生碰擦而产生噪音。当本专利技术在原始状态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小扭簧2处于张开状态,惯性杆3由于受到小扭簧2的作用始终与活动扣板6接触;当本专利技术受到前冲惯性力的时候,惯性杆3同时受到惯性向前的作用,此时惯性杆3以小铆销5作为支点发生逆时针方向瞬时转动,惯性杆3下半部上的惯性杆3的底部9转动到角度定位板7的齿槽8中,从而阻挡了角度定位 板7的转动,从而达到不使头枕向前折叠的目的。当没有外力作用时,惯性杆3由于小扭簧2的作用,自动回复到张开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包括左耳盖板(I)、活动扣板¢)、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I)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I)相连,活动扣板¢)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杆⑶、小扭簧⑵、小铆销(5),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I)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杆(3)、活动扣板(6)和角度定位板(7)的运动轨迹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杆(3)上套有缓冲套(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包括左耳盖板1、活动扣板6、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1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6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1相连,活动扣板6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杆3、小扭簧2、小铆销5,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1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文档编号B60N2/48GK102923026SQ20121047622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姜银台 申请人: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头枕上的自锁结构,包括左耳盖板(1)、活动扣板(6)、带有齿槽(8)的角度定位板(7),所述角度定位板(7)通过主轴(11)与所述左耳盖板(1)的下半部分相连,所述活动扣板(6)位于所述角度定位板(7)的上方,所述活动扣板(6)的一端通过销轴(12)与左耳盖板(1)相连,活动扣板(6)的另一端与角度定位板(7)的上边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杆(3)、小扭簧(2)、小铆销(5),所述惯性杆(3)上设有铆接孔(10),所述小铆销(5)的一端依次穿过铆接孔(10)、小扭簧(2)并与左耳盖板相连,所述小扭簧(2)的一端勾住所述惯性杆(3),小扭簧(2)的另一端支撑在左耳盖板(1)的侧面;所述惯性杆(3)的底部(9)位于角度定位版(7)的齿槽(8)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银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