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宇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3614 阅读:7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1:20
一种机械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壳内的锁头和电机,锁头转动的设置在锁壳内,所述锁壳内还设置有齿条、转臂、驱动板,其中,齿条滑动的设置在锁壳内,转臂和驱动板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内,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上的第一齿形相啮合,齿条上的第二齿形与驱动板上的对接齿形相啮合,转臂与驱动板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运动,转臂的一端抵靠在锁头的锁定位上。所述转臂与驱动板之间还设置有从动板,转臂、从动板与驱动板同轴设置,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从动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相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相接。所述从动板压接在第一定位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控制灵敏、操作灵活的特点。

Mechanical lock structure

A mechanical lock structure, including setting the lock in the lock shell and a lock motor, rotatablely arranged in the lock shell, a lock shell is arranged inside the rack, a rotating arm, a driving plate, wherein the sliding rack is arranged in the lock shell, a rotating arm and a driv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rotatablely arranged in the lock shell, motor through the first tooth gear is engaged with the rack on the tooth meshing tooth second butt on the rack shape and drive plate on the rotating arm and the drive plate arranged coaxially and follow the drive plate movement,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arm is abutted on the lock locking position. The rotary arm and a driven plate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drive plate, a rotating arm, driven plate and drive plate are coaxially arranged, the driv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column, the drive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ositioning columns,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spring position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tension spring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column. The driven plate is pressed on the first positioning pos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ensitive control and flexib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锁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938948A于2014年07月23日公开了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弹性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控制灵敏的机械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机械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壳内的锁头和电机,锁头转动的设置在锁壳内,其结构特征是所述锁壳内还设置有齿条、转臂、驱动板,其中,齿条滑动的设置在锁壳内,转臂和驱动板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内,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上的第一齿形相啮合,齿条上的第二齿形与驱动板上的对接齿形相啮合,转臂与驱动板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运动,转臂的一端抵靠在锁头的锁定位上。进一步,所述转臂与驱动板之间还设置有从动板,转臂、从动板与驱动板同轴设置,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从动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相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相接。进一步,所述从动板压接在第一定位柱上。进一步,所述从动板上还设置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压接在转臂的另一端。进一步,所述转臂上设置有把手,该把手穿出锁壳。进一步,所述转臂呈L形、U形或Z形。进一步,所述转臂上套设有使其复位的扭簧。进一步,所述锁头呈叉形结构。进一步,所述锁头上套设有使其复位的扭簧。进一步,所述锁头的锁定位为锁定凹槽。本技术中的锁壳内还设置有齿条、转臂、驱动板,其中,齿条滑动的设置在锁壳内,转臂和驱动板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内,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上的第一齿形相啮合,齿条上的第二齿形与驱动板上的对接齿形相啮合,转臂与驱动板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运动,转臂的一端抵靠在锁头的锁定位上;通过电机正向驱动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通过齿条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板转动,当驱动板逆时针转动时,驱动板会挤压从动板同时逆时针转动;带有复位扭簧的转臂在失去从动板限制后,转臂也逆时针转动,于是,转臂的一端进入锁头的锁定位,此时,锁头被卡住而不能转动,本产品实现锁紧。反之,电机反向驱动齿轮带动齿条运动,驱动板顺时针转动,由于驱动板与从动板之间设置有拉簧,在拉簧作用下,从动板也随着驱动板顺时针转动,从动板挤压转臂的另一端,致使转臂也顺时针转动,于是,转臂的一端离开锁头的锁定位,此时,锁头能够自由转动,本产品实现打开。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操作也极为简便。本技术中的转臂与驱动板之间还设置有从动板,转臂、从动板与驱动板同轴设置,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从动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相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相接;通过在转臂与驱动板之间增加从动板及拉簧,可以在转臂与驱动板之间增加一个预拉力,提供本产品的灵敏度;并且,能够有效防止门体变形而导致锁头被卡死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安全性能。本技术中的转臂上设置有把手,该把手穿出锁壳;使得在电机损坏或没电的情况下,通过拨动把手,也能打开本产品,从而增加了本产品的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控制灵敏、操作灵活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未锁紧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驱动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紧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为锁壳,2为锁头,3为齿轮,4为电机,5为驱动板,5.1为第一定位柱,5.2为对接齿形,6为从动板,6.1为第二定位柱,6.2为定位突起,7为转臂,7.1为把手,8为齿条,8.1为第一齿形,8.2为第二齿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机械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壳1内的锁头2和电机4,锁头2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所述锁壳1内还设置有齿条8、转臂7、驱动板5,其中,齿条8滑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转臂7和驱动板5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电机4通过齿轮3与齿条8上的第一齿形8.1相啮合,齿条8上的第二齿形8.2与驱动板5上的对接齿形5.2相啮合,转臂7与驱动板5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5运动,转臂7的一端抵靠在锁头2的锁定位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臂7与驱动板5之间还设置有从动板6,转臂7、从动板6与驱动板5同轴设置,驱动板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5.1,从动板6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6.1,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5.1相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6.1相接。所述从动板6压接在第一定位柱5.1上。所述从动板6上还设置有定位突起6.2,该定位突起6.2压接在转臂7的另一端。所述转臂7上设置有把手7.1,该把手7.1穿出锁壳1。所述转臂7呈L形、U形或Z形。所述转臂7上套设有使其复位的扭簧。所述锁头2呈叉形结构。所述锁头2上套设有使其复位的扭簧。所述锁头2的锁定位为锁定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柱5.1设置在锁壳1上,可以获得与上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械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壳(1)内的锁头(2)和电机(4),锁头(2)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其特征是所述锁壳(1)内还设置有齿条(8)、转臂(7)、驱动板(5),其中,齿条(8)滑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转臂(7)和驱动板(5)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电机(4)通过齿轮(3)与齿条(8)上的第一齿形(8.1)相啮合,齿条(8)上的第二齿形(8.2)与驱动板(5)上的对接齿形(5.2)相啮合,转臂(7)与驱动板(5)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5)运动,转臂(7)的一端抵靠在锁头(2)的锁定位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锁结构,包括设置在锁壳(1)内的锁头(2)和电机(4),锁头(2)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其特征是所述锁壳(1)内还设置有齿条(8)、转臂(7)、驱动板(5),其中,齿条(8)滑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转臂(7)和驱动板(5)分别转动的设置在锁壳(1)内,电机(4)通过齿轮(3)与齿条(8)上的第一齿形(8.1)相啮合,齿条(8)上的第二齿形(8.2)与驱动板(5)上的对接齿形(5.2)相啮合,转臂(7)与驱动板(5)同轴设置且跟随驱动板(5)运动,转臂(7)的一端抵靠在锁头(2)的锁定位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臂(7)与驱动板(5)之间还设置有从动板(6),转臂(7)、从动板(6)与驱动板(5)同轴设置,驱动板(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5.1),从动板(6)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6.1),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5.1)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