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856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检测样品的载物机构、设置在载物机构下方并用于对检测样品上产生的荧光进行滤光的一滤光片以及设置在滤光片下方并用于对从滤光片透射来的荧光进行信号放大和光电转换的放大光电探测器,在滤光片的斜上方设有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光干扰,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并且结构设置简单,产品体积小以及投资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广泛应用在生物学检测领域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学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至今为止,由于荧光检测装置能帮助研究人员检测生物细胞的结构或活动,因此其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检测领域中。然而对于传统的荧光检测装置,其需要配备多个滤光片进而才能对不同的激发后的荧光进行检测,因此其不仅具有复杂的结构设置,并且投资的生产成本高,还有其设置的荧光分子激发光与发射光会有重叠,进而会产生较大的光干扰,因此大大降低检测的灵敏度以及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使用以及结构简单的·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检测样品的载物机构、设置在载物机构下方并用于对检测样品上产生的荧光进行滤光的一滤光片以及设置在滤光片下方并用于对从滤光片透射来的荧光进行信号放大和光电转换的放大光电探测器,在滤光片的斜上方设有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进一步,所述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包括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以及用于控制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设置在滤光片的斜上方。进一步,所述的载物机构包括单螺纹滑道以及用于控制单螺纹滑道的螺纹旋钮,所述的单螺纹滑道上设有可移动载物平台。进一步,所述可移动载物平台设有排孔。进一步,所述的排孔是连通的。进一步,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为基于量子点的娃光电二极管。进一步,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发出波长为380nm的激发光。进一步,该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放大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该装置还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电源包括铅蓄电池、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铅蓄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为放大光电探测器和显示器供电,并且所述铅蓄电池通过第二电源模块为控制电路板供电。进一步,所述移动电源设有一用于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的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激发光与荧光的重叠,进而大大减少光干扰,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另外由于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发射的激发光具有很宽的激发光谱以及很窄的发射光谱,因此只需一滤光片便能使本技术实现对多种波长的荧光进行检测,进而达到结构设置简单,产品体积小以及降低产品生产的投资成本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俯视图。I螺纹旋钮;2可移动载物平台;3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4控制电路板;51螺纹杆;52铁杆;6放大光电探测器;7滤光片;8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所示,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检测样品的 载物机构、设置在载物机构下方并用于对检测样品上产生的荧光进行滤光的一滤光片7以及设置在滤光片7下方并用于对从滤光片7透射来的荧光进行信号放大和光电转换的放大光电探测器6,在滤光片7的斜上方设有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所述的放大光电探测器6是可探测波长范围150nm到4800nm的荧光,并且具有信号放大的功能,其适用的探测范围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另外,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放大光电探测器6应设置在滤光片7的正下方,这样能减少对光路形成的干扰。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包括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以及用于控制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的控制电路板4,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设置在滤光片7的斜上方。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是直接光纤耦合FC/PC封装系统,并且保持高速特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载物机构包括单螺纹滑道以及用于控制单螺纹滑道的螺纹旋钮1,所述的单螺纹滑道上设有可移动载物平台2。所述的单螺纹滑道由螺纹杆51和铁杆52组成,所述螺纹旋钮I通过控制螺纹杆51,从而能使可移动载物平台2在单螺纹滑道上移动。而对于可移动载物平台2,由于检测样品需放置在酶标板条上后才能对检测样品进行检测,因此可移动载物平台2是用于放置和固定酶标板条。这个由单螺纹滑道、螺纹旋钮I以及可移动载物平台2组成的载物机构,其能够使工作人员更便于移动酶标板条,从而大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而且其易于实现。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移动载物平台2设有排孔。所述的排孔是连通的。由图I所示,本技术的可移动载物平台2设有八个连通的排孔,而所述的排孔是用于固定和放置酶标板条。由于可移动载物平台2设有八个连通的排孔,因此其可放置和固定八孔的酶标板条,那么检测样品可放置在八孔的酶标板条中任一孔,或者可在八孔的酶标板条分别放置不同的检测样品,在检测时,对一孔中的检测样品检测完毕后则通过移动可移动载物平台2进而对下一孔中的检测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显示器8,所述显示器8的输入端与放大光电探测器6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检测前,将承载着检测样品的酶标板条放置在可移动载物平台2上,然后通过旋转螺纹旋钮I控制单螺纹滑道使可移动载物平台2移动,进而使用酶标板条置于滤光片7的正上方;检测时,启动设置在滤光片7斜上方的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发出激发光,所述的激发光射入酶标板条中的检测样品上进而产生荧光,然后滤光片7对从酶标板条透射出的荧光进行滤光后,该光射入放大光电探测器6进行信号放大和光电转换,最后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到显示器8进行数值显示。因此由上述可知,本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激发光与荧光的重叠,进而大大减少光干扰,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并且由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发射的激发光具有很宽的激发光谱以及很窄的发射光谱,因此只需一滤光片便能使本技术实现对多种波长的荧光进行检测,进而达到结构设置简单,产品体积小以及降低产品生产的投资成本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本技术可实现对多种微量基于核算以及免疫的检测样品进行快速和精确的定量检测。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为基于量子点的娃光电二极管。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量子点的光电二极管3发出波长为380nm的激发光。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电源包括铅蓄电池、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铅蓄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为放大光电探测器6和显示器8供电,并且所述铅蓄电池通过第二电源模块为控制电路板4供电。通过铅蓄电池放出的电,其能够使本技术正常工作,并且通过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为放大光电探测器6、显示器8和控制电路板4供电,其中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能起到保护电路、平稳电压以及变压的作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电源设有一用于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的开关。所述的开关通过控制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进而控制整个装置。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检测样品的载物机构、设置在载物机构下方并用于对检测样品上产生的荧光进行滤光的一滤光片(7)以及设置在滤光片(7)下方并用于对从滤光片(7)透射来的荧光进行信号放大和光电转换的放大光电探测器(6),在滤光片(7)的斜上方设有用于将激发光发射到检测样品上的基于量子点的激发光发射光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文方志远郝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