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的快速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092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1:18
一种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的快速判断方法:A)在污染源区、污染源区上游及两侧、污染源区下游范围内采集地下水样品;B)将所采集地下水样品过滤,测定溶解性有机碳浓度;C)将所有地下水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汇总进行平行因子分析;D)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激发波长≤440nm,280nm≤发射波长<380nm范围内未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未受到了污染;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激发波长≤440nm,280nm≤发射波长<380nm范围内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对应地下水荧光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越大,显示地下水受污染越严重。本发明专利技术样品所需量少,分析快捷,灵敏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人类活动源有机物在地下水中存在与否以及相对浓度大小判断地下水受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的不规范填埋、畜禽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以及农田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有机物污染,给当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带来了隐患。欲消除这种隐患,保证人们群众的饮水安全,需要首先确定地下水受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然后评价地下水是否可以饮用和需要治理。常用的表征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指标为C0Dcr、B0D5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由 于土壤对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当污染物经饱气带进入含水层在地下水中迁移时,其浓度下降很快,致使一定距离后地下水中上下游CODcr、BOD5及DOC值差别不大,很难通过这些常规的表征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再者,由于部分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后处于厌氧环境,可能会导致CODcr、BOD5的测定值与真实值出现较大误差,给判断地下水受污染与否带来误差。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畜禽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质,这些有机物溶于水,易发生迁移和进入地下水。这些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含有大量的人类活动源有机物,如异质性有机物(芳烃、卤代烃、酚类及杀虫剂),以及类蛋白质、糖类等易降解有机物等。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腐殖质类物质,而当地下水受污染后,其中类蛋白物质和异质性有机物浓度大增。有机物常用的检测方法为GC-MS联用技术,但是,采用GC-MS联用分析有机物组成,其前处理复杂,技术要求高。另一方面,类蛋白物质和芳烃、酚类等异质性有机物具有很强的荧光特性,可以采用三维荧光光谱仪器进行测定,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地下水有机物组成,不仅前处理简单,分析快捷,而且检测限低,能达10_9,比常规的紫外-可见光谱还要低两个数量级。当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法结合,就可以解析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揭示出地下水溶解性有机质中是否含有类蛋白物质、异质性有机物等人类活动源有机物,进而可以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在于提供一种受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对地下水有机物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地下水中人类活动源有机物的存在与否及相对浓度大小判断地下水受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利用该方法可以灵敏高效地检测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A)在污染源区、污染源区上游及两侧、污染源区下游范围内采集地下水样品;B)将所采集地下水样品过滤,测溶解性有机碳浓度,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C)将所有地下水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汇总进行平行因子分析,获得组分数、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和每个地下水样品对应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D)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彡激发波长彡440nm, 280nm彡发射波长< 380nm范围内未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未受到了污染;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彡激发波长彡440nm, 280nm彡发射波长< 380nm范围内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对应地下水荧光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越大,显示地下水受污染越严重。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中的污染源区是指生活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场及农业活动区。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中采集地下水样品是在污染源区上游及两侧10-50m范围内、污染源区下游10-50、50-100以及100-500m范围内。·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中所采集的地下水样品数不少于16个。所述的方法中,步骤A中的地下水样品采集后放置在保温箱中4_7°C低温保存。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中地下水样品是经过O. 45或O. 22 μ m滤膜过滤。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中先调整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小于10mg/L再进行光谱测定。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中的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时激发波长为200_440nm,发射波长为280-520nm,激发和发射波长狭缝宽度均为5nm,扫描速度设定在500-2400nm mirT1范围内。所述的方法中,步骤B中测定完毕后所得荧光矩阵数据导出至excel表格,获得一个49行X51列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样品需求量少,检测灵敏度高。采用本方法检测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样品需求量少(< IOml),检测灵敏度高(< 10_9)。2、分析快捷。样品采集完运回实验室后,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量少,可以在24小时内获得地下水受污染与否的信息。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a、b、c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经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图。图3a、b、c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农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经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A)在污染源区、污染源区上游及两侧10-50m范围内、污染源区下游10_50、50-100以及100-500m范围内采集地下水样品。⑶将所采集样品过0.22μπι或0.45μπι滤膜后,调有机碳含量至O < DOC< 10mg/L,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时激发波长为200-440nm,发射波长为280_520nm,激发和发射波长狭缝宽度均为5nm,扫描速度设定在500-2400nm mirT1范围内。测定完毕后所得荧光矩阵数据导出至excel表格,获得一个49行X51列的三维突光光谱矩阵数据。(C)将所有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汇总到一个excel表格中,然后采用DOMFluor工具包在Matlab 7. O软件上进行平行因子分析,获得组分数、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和每个样品对应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Fmax。(D)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彡激发波长彡440nm, 280nm彡发射波长< 380nm范围内未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未受到了污染;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彡激发波长彡440nm, 280nm彡发射波长< 380nm范围内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受到 了污染,对应地下水荧光峰的Fmax越大,显示地下水受污染越严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具体说明。实施例I取样样品取自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及其附近地下水。该填埋场为非正规填埋场,未做任何防渗处理,填埋场地下水早已被渗滤液污染。在该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场上游及两侦U、以及填埋场下游采共集地下水样品16个。于保温箱中低温保存,当天运回实验室后,4 °C冷冻保存。过滤及测定DOC :采用O. 45 μ m的滤膜将地下水样品过滤后,于TOC分析测定仪上测定样品D0C。当样品DOC浓度高于10mg/L时,采用双蒸水进行稀释使O < DOC < IOmg/L0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对所有样品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测定时激发波长设为200-440nm,发射波长设为280_520nm,激发和发射波长狭缝宽度均设为5nm,扫描速度1200nm mirT1。测定完毕后,将16个样品的荧光矩阵数据导出至excel表格中,获得16个49行X51列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将所有矩阵数据放置于一个excel表格中。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的快速判断方法,其主要步骤为:A)在污染源区、污染源区上游及两侧、污染源区下游范围内采集地下水样品;B)将所采集地下水样品过滤,测溶解性有机碳浓度,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C)将所有地下水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数据汇总进行平行因子分析,获得组分数、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和每个地下水样品对应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D)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激发波长≤440nm,280nm≤发射波长<380nm范围内未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未受到了污染;若平行因子分析所得组分在200nm≤激发波长≤440nm,280nm≤发射波长<380nm范围内出现荧光峰,则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对应地下水荧光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越大,显示地下水受污染越严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松席北斗姜永海许其功潘红卫安达杨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