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63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热泵领域,提供了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变频泵、第一止回阀、第二阀门、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水源水面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水轮泵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入了储水池和水轮泵,通过水轮泵回收了冷却水的部分重力势能并用于提水,从而可以降低变频泵的工作功率,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源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水源热泵系统是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换热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电能,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移。水体分别作为冬季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中去,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带走热量,以达到夏季给建筑物室内制冷的目的;而冬季,则是通过水源热泵机组,从水源中“提取”热能,送到建筑物中采暖。由于热泵机房与水源水面之间的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需要用变频泵将水抽取到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所述选取变频泵的扬程必须大于热泵机房中换热器的高度,这会制约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现有水源热泵技术中,经过换热器后的冷却水通常是直接排回到原水源中,这样白白浪费了所述冷却水的重力势能,水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不够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源热泵机组,旨在解决现有水源热泵系统中没有利用到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的重力势能,能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变频泵、第一止回阀、第二阀门、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述水源水面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水轮泵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优选的,所述水轮泵的出水口与第二阀门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止回阀。优选的,所述储水池的出水口与水轮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出水口通过第四阀门连接到水轮泵的注水螺孔。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现有水源热泵机组的基础上增加储水池和水轮泵,换热后的冷却水排入储水池,由于储水池液面和水源水面之间的存在高度差,储水池内的水冲击水轮泵中的转轮,带动转轮旋转的同时驱动水轮泵中的水泵提水,水轮泵的出水再并入水源热泵的取水系统,这样实现了回收冷却水的部分重力势能,由于水轮泵能够提取一定量的水,此时变频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工作功率,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此外,通常水轮泵直接提水的总效率在O. 6(Γ0. 75,回收重力势能能源利用率高;并且由于水轮泵结构简单,不耗电,省去很多辅助设备,维修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热泵机组的组装结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I、变频泵2、第一止回阀3、第二阀门4、板式换热器5,所述第一阀门I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5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水源水面的储水池6,所述储水池6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7,水轮泵7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4出水口。在本实施例中,开启第一阀门I、变频泵2、第一止回阀3和第二阀门4,变频泵2工 作,将水源中的水抽取到板式换热器5中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排放的储水池6中,储水池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水轮泵7的导水座,所述水轮泵7由水轮机和水泵组成,储水池6中的水顺管道进入水轮泵7,由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冲击水轮泵中的转轮并带动其高速转动,转动的转轮驱动水轮泵中的水泵提水,并将提取的水并入到第二阀门4与板式换热器5之间的管道中,考虑到水轮泵7的工作效率以及管路系统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等,水轮泵7的提水量显然少于储水池6的排水量,因此为了保证系统恒定运行,需要变频泵2继续提水工作,但只需弥补储水池内的水的重力势能损耗即可,显然在同等条件下,此时变频泵2的工作功率要远小于现有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变频泵2的工作功率。这样通过水轮泵回收冷却水的重力势能,变频泵的工作功率,降低了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考虑到水轮泵7出水管内的水的回流问题,在所述水轮泵7的出水口与第二阀门4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止回阀8。当水轮泵7提取的水流进第二止回阀8时,即使水轮泵停止工作,管道内的水也不会回流到水源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池6的出水口与水轮泵7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9。当储水池6内的水达到足够量时,再打开第三阀门9,使得在短时间内有足够量的水冲击水轮泵的转轮,使其高速转动并驱动水泵工作。通常情况下,水轮泵7中的水泵在工作之前需要注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泵内的叶轮旋转时能够取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止回阀3的出水口通过第四阀门10连接到水轮泵7的注水螺孔,变频泵2工作前,打开所述第四阀门10,开启变频泵2后,变频泵2抽取的水注入到所述注水螺孔中,满足水轮泵7的工作条件。当然直接在注水螺孔连接出一条用于注水的注水管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同样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引入了储水池和水轮泵,通过水轮泵回收了冷却水的部分重力势能并用于提水,从而可以降低变频泵的工作功率,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I、变频泵2、第一止回阀3、第二阀门4、板式换热器5,所述第一阀门I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5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水源水面的储水池6,所述储水池6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7,水轮泵7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4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泵7的出水口与第二阀门4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止回阀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6的出水口与水轮泵7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3的出水口通过第四阀门10连接到水轮泵7的注水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热泵领域,提供了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变频泵、第一止回阀、第二阀门、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水源水面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水轮泵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出水口。本技术引入了储水池和水轮泵,通过水轮泵回收了冷却水的部分重力势能并用于提水,从而可以降低变频泵的工作功率,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文档编号F25B41/04GK202709551SQ2012202465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郑永清, 刘慧成 申请人:武汉卓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顺次管道连接的第一阀门1、变频泵2、第一止回阀3、第二阀门4、板式换热器5,所述第一阀门1的进水口连接有插入水源的取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5的出水口处还设有高于所水源水面的储水池6,所述储水池6的出水口连接有设于所述水源中的水轮泵7,水轮泵7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阀门4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清刘慧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卓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