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98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膨胀阀、四通阀、压缩机、止回阀组成的双冷凝器系统,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口与出口的连接管上分别安装四个电磁阀,在制冷、制热两种工况下,通过对四个电磁阀的分别控制,始终有一换热器是冷凝器并处于制热工况,而另外两个换热器则在不同季节分别承担蒸发器和冷凝器。实现第二冷凝器在循环系统处在制冷、制热工况时分别与第一冷凝器或蒸发器并联,使得第二冷凝器一直在制热,这有利于运用同一系统实现不同的功能,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并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领域,涉及热泵系统一机多用的相 关机组,尤其是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先前人们对热泵系统的运用主要是单冷凝器系统,工作原理如附图1 所示。制冷工作时,压縮机5吸入蒸发器6内产生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 保持蒸发器6内的低压状态,创造了蒸发器6内制冷剂液体在低温下沸腾的 条件。吸入的蒸汽经过压縮,压力和温度都升高,创造了制冷剂能在常温下 液化的条件。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排入冷凝器3后,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被冷却介质冷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最后凝结成液体从冷凝器3排出。 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阔2节流降压,导致部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吸收汽 化潜热,使其本身的温度也相应降低,成为低压低温下的湿蒸汽,进入蒸发 器6;在蒸发器6中制冷剂液体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 量而汽化,形成的低压低温蒸汽再被压縮机5吸走,如此不断循环。近年来申请的一些双冷凝器专利,如公开号为CN101097101A (申请号 为200610085333.4)的新型双冷凝器机组如附图2所示,包括压縮机21、 热回收冷凝器22、四通阀23、冷凝器24、制热循环方向25、膨胀阀26、 蒸发器27、制冷循环方向27,它和传统热泵机组的区别是,其设置一个热 回收冷凝器,热回收冷凝器吸收中间介质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中国专利(专 利号200720053653.1)如附图3,给出了一种双冷凝器的高效节能空调热 水器系统,包括压縮机10、热水器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3和室内换热器14。这两个专利均是将用于热水器的冷凝器与另两个换热器串联, 通过对制冷工质的过冷而降低了冷凝温度,来提高制冷效率的。但其在制冷 负荷一定时,整个管路系统中制冷工质流量一定,若所需热水量较少,将导 致用于加热热水的冷凝器冷却不充分,致使冷凝温度较高,降低了系统的 COP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冷凝器热泵机组,该机组能够实现在一 个功能区间实现制冷或制热两种工况循环时,另一个功能区间可以一直实现 制热工况,这种功能是由控制系统对循环管路上的四个电磁阀的控制来实现 的。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根据热水负荷不同而调节流过用于加 热热水的冷凝器的流量,这样将使得制冷工质得到充分放热,从而提高系统 的COP值。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热泵机组,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蒸发器、第一 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四通阀、压縮机、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口与出口的连接管上分别安装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 阀、第三电磁阓和第四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连接至蒸发器和四通阔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磁阀连接至蒸发器和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第三电磁阀 连接至四通阀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电磁阔连接至第一冷凝器与 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通过对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磁阀的控制, 使得第二冷凝器在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工况时,分别与蒸发器或第一冷 凝器并联,从而使得第二冷凝器一直保持制热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双冷凝器机组,能够实现在冬夏两季制冷制热工况下,始终有 一换热器是冷凝器,并处于制热工况,而另外两个换热器则在不同季节分别 承担蒸发器或冷凝器。即在夏季时,蒸发器处于制冷工况,第二冷凝器处于制热工况;在冬季时,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其所处的功能区间实现制热工况, 而第二冷凝器所处功能区间仍然实现制热工况。这有利于运用同一系统实现 不同的功能,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单冷凝器系统的原理图。图2是公开号为CN101097101A (申请号为200610085333.4)的新型双 冷凝器机组的原理图。图3是现有的一种双冷凝器的高效节能空调热水器系统(专利号 200720053653.1)的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水源双冷凝器机组原理图,图中中空的箭头表示 制冷工况时制冷工质的流向,打斜线的箭头表示制热工况时制冷工质的流 向,全阴影的箭头表示制冷和制热工况时制冷工质的流向。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工作原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4,本专利技术的双冷凝器机组,能够使得同一系统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一个功能区间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工况时,另一功能区伺一直实现制热工 况,它包括由蒸发器8、第二冷凝器6、第一冷凝器3、膨胀阀2、四通阀4、 压縮机5、单向阀1和四个电磁阀(7-1、 7-2、 7-3、 7-4)组成的双冷凝器系 统,其连接关系是,在所述第二冷凝器6的进口与出口的连接管上分别安装 第一电磁阀7-l、第二电磁阀7-2、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第一 电磁阀7-1连接至蒸发器8和四通阀4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磁阀7-2连接 至蒸发器8和膨胀阀2之间的管路上;第三电磁阀7-3连接至四通阀4与第 一冷凝器6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电磁阀7-4连接至第一冷凝器6与膨胀阀2 之间的管路上;通过对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磁阀(7-1、 7-2、 7-3、 7-4)的控制,使得第二冷凝器6在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工况时,分别与第一冷凝器3或蒸发器8并联,从而使得第二冷凝器6 —直保持制热状态。 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水源双冷凝器机组的具体工作原理是 制冷循环工作时,连接第二冷凝器6两端与第一冷凝器3两端之间的第 三电磁阀7-3与第四电磁阀7-4开启,连接第二冷凝器6两端与蒸发器8两 端之间的第一电磁阀7-1与第二电磁阀7-2关闭,第二冷凝器6与第一冷凝 器8并联连接,压縮机5吸入蒸发器8内产生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保 持蒸发器8内的低压状态,创造了蒸发器8内制冷剂液体在低温下沸腾的条 件;吸入的蒸汽经过压縮,压力和温度都升高,创造了制冷剂能在常温下液 化的条件;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排入第一冷凝器3和第二冷凝器6后,在 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被冷却介质冷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最后凝结成液体 从第一冷凝器3与第二冷凝器6排出;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2节流降 压,导致部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吸收汽化潜热,使其本身的温度也相应降低, 成为低压低温下的湿蒸汽,进入蒸发器8;在蒸发器8中制冷剂液体在压力 不变的情况下,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汽化,形成的低压低温蒸汽再被压 縮机5吸走,如此不断循环。制热工作时,四通换向阀4动作,制冷工质反向循环,连接第二冷凝器 6两端与第一冷凝器3两端之间的第三电磁阀7-3与第四电磁阀7-4关闭, 连接第二冷凝器6两端与蒸发器8两端之间的第一电磁阀7-1与第二电磁阀 7-2开启,第二冷凝器6与蒸发器8并联连接,第一冷凝器3承担蒸发器, 而原来的蒸发器8承担了冷凝器,压縮机5吸入第二冷凝器6与蒸发器8 内产生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保持其内的低压状态,创造了第一冷凝器 3内制冷剂液体在低温下沸腾的条件;吸入的蒸汽经过压縮,压力和温度都 升高,创造了制冷剂能在常温下液化的条件;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排入蒸 发器8与第二冷凝器6后,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被冷却介质冷却,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最后凝结成液体从蒸发器8与第二冷凝器6排出;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2节流降压,导致部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吸收汽化潜热,使其本身的温度也相应降低,成为低压低温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机组,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蒸发器(8)、第二冷凝器(6)、第一冷凝器(3)、膨胀阀(2)、四通阀(4)、压缩机(5)、止回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口与出口的连接管上分别安装第一电磁阀(7-1)、第二电磁阀(7-2)、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其中,第一电磁阀(7-1)连接至蒸发器(8)和四通阀(4)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磁阀(7-2)连接至蒸发器(8)和膨胀阀(2)之间的管路上;第三电磁阀(7-3)连接至四通阀(4)与第一冷凝器(6)之间的管路上,第四电磁阀(7-4)连接至第一冷凝器(6)与膨胀阀(2)之间的管路上;通过对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磁阀(7-1、7-2、7-3、7-4)的控制,使得第二冷凝器(6)在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工况时,分别与第一冷凝器(3)或蒸发器(8)并联,从而使得第二冷凝器(6)一直保持制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鹏飞樊越胜高然王春燕熊胜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