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0651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闭式制冷循环系统、热水供应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管道的连接,可以同时供空调冷(热)水与生活热水,并能通过调节冷却水与生活热水的流量实现冷热平衡,避免冷凝温度过高,而且只需要通过三通阀的转换即可实现冬夏之间的转换,控制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源热泵机组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冷热联供的水源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品位热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由于其节能环保特性,已被国家列为可再生能源范畴。由于环保、节能的要求,供生活热水的燃煤锅炉房纷纷被改造,但无论燃油还是烧天然气,热水的成本都很高。因此研究能同时供空调用的冷(热)水与生活热水的热泵机组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中国技术专利03266196. 7公开的一种冷热联供热泵热水机组,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热泵机组,如附图I所示。该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处于低压低温状态的液态工质通过管道送入蒸发器21,在风机18的驱动下室内的空气流经蒸发器,蒸发器内的工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后蒸发为气体,经压缩机2动作,变为高温高压状态,送至冷凝器14 ;循环水泵17的循环水通过冷凝器14,将热量传递给水,再通过管道将热水引到蓄水箱16中。从冷凝器14出来的工质经过节流器15又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压缩机内;经蒸发器21冷却的空气,夏季送入室内空调房间降温,冬季或不需降温时,通过换向阀19排出室外。这时房间需开窗,使通过蒸发器21的室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可见,该装置不能解决夏季冷热不平衡问题,这可能导致热水温度较高,不能对冷凝器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严重影响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另外,中国技术专利200620086384. 4公开的一种完全热回收冷水热泵机组,也可以实现上述的冷热联供热泵机组所提供的功能,如附图2所示。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其将冷凝器14内的水系统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左腔体与空调水循环管路连接作为正常的冷凝器使用,右腔体与卫生热水循环管路连接作为卫生热水换热器使用。制冷、制热时,蒸发器21和冷凝器14的左腔体工作,通过空调水循环管路22供给用户终端。制取卫生热水时,冷凝器14的右腔体工作,通过卫生热水循环管路23—蓄热水箱9、蓄热水箱9一出水口 24为用户提供热水,使用时可在蓄热水箱内补充自来水。工作过程中,只需管路上的卫生热水循环泵工作,而空调水循环管路7上的循环泵不用工作。该专利将热水生产和供冷供热分为两种独立的工况,不能很好的实现真正的同时供空调水与热水生产功能,严重限制了其使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供空调冷(热)水与生活热水,并能通过调节冷却水与生活热水的流量实现冷热平衡,避免冷凝温度过高影响机组性能参数COP的冷热联供的水源热泵机组。本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所述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与水源连接的第一换热器、与风机盘管连接的第二换热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以及通过管道与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连通的补水泵,所述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的加热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的加热管另一端连接在三通阀上,所述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四通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以及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本技术所述的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其所述补水泵通过水管连接在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的顶部。 本技术通过闭式制冷循环系统、热水供应系统以及两者之间通过管道的连接,可以同时供空调冷(热)水与生活热水,并能通过调节冷却水与生活热水的流量实现冷热平衡,避免冷凝温度过高,而且只需要通过三通阀的转换即可实现冬夏之间的转换,控制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冷热联供热泵热水机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完全热回收冷水热泵机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夏季工况原理示意图。图5为冬季工况原理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四通阀,2为压缩机,3为第一换热器,4为第一单向阀,5为第一电子膨胀阀,6为第二电子膨胀阀,7为第二单向阀,8为第二换热器,9为蓄热水箱,10为补水泵,11为三通阀,12为风机盘管,13为风冷蒸发器,14为冷凝器,15为节流器,16为蓄水箱,17为循环水泵,18为风机,19为换向阀,20为电补热器,21为蒸发器,22为空调水循环管路,23为卫生热水循环管路,24为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3所示,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包括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其中,所述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与水源连接的第一换热器3、与风机盘管12连接的第二换热器8以及压缩机2,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7,所述压缩机2通过四通阀I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连接;所述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以及通过管道与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顶部连通的补水泵10,所述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与第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路上,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另一端连接在三通阀11上,所述三通阀11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四通阀I与第二换热器8之间的管路上以及四通阀I与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管路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夏季工况时,如图4所示。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一端通过三通阀11与连接第一换热器3和四通阀I之间的管道连通,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路连通。经压缩机2压 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经四通阀7流出,一路进入第一换热器3,另一路通过三通阀11进入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进入第一换热器3的制冷工质被冷却水冷却后放出热量,进入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制冷工质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生活热水。经放热后由第一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工质首先流过第一单向阀4,并与从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流回的制冷工质混合,然后经第二电子膨胀阀6绝热膨胀后处于低压低温状态的液态工质通过管道送入第二换热器8,对由风机盘管12回水进行冷却。吸热后的制冷工质经四通阀I被压缩机吸入。如此不断循环,达到一边制取空调冷冻水,一边制取生活热水的目的。冬季工况时,如图5所示。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一端通过三通阀11与连接第二换热器8和四通阀I之间的管道连通,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路连通。经压缩机2压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经四通阀7流出,一路进入第二换热器8,另一路通过三通阀11进入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所述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与水源连接的第一换热器(3)、与风机盘管(12)连接的第二换热器(8)以及压缩机(2),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7),所述压缩机(2)通过四通阀(1)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连接;所述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以及通过管道与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连通的补水泵(10),所述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与第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路上,带加热装置的蓄热水箱(9)的加热管另一端连接在三通阀(11)上,所述三通阀(11)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四通阀(1)与第二换热器(8)之间的管路上以及四通阀(1)与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联供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 所述闭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与水源连接的第一换热器(3)、与风机盘管(12)连接的第二换热器(8)以及压缩机(2),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7),所述压缩机(2)通过四通阀(I)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连接; 所述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带加热装置的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向阳司鹏飞闵晓丹高庆龙杨正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