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63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包括圆管状的立柱和多根网架杆件,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且每根所述网架杆件的轴线沿所述立柱的径向,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内环板,所述内环板在所述立柱轴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竖向加劲肋,所述竖向加劲肋在所述立柱周向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通过在立柱内壁设置内环板及竖向加劲肋,能够可靠地承受网架杆件传来的轴力,减小立柱管壁的应力,避免其面外受力带来不利影响,减小管壁的面外变形,增强节点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1、曲面伞形建筑以其新颖的造型受到人们喜欢,成为亮丽的建筑风景线。其结构通常由中间的圆管立柱支承四面伸展的树枝状网架。网架杆件向心汇聚于中间的立柱,其连接节点存在以下问题:1)网架的悬挑跨度较大,其根部杆件的内力很大,且在风吸力作用下,网架杆件内力会出现拉压反号;2)这种圆管立柱与网架杆件的连接节点受力复杂,目前相关规范、图集均无参考做法;3)若将圆管网架杆件直接焊接于钢结构圆管立柱外表面,不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立柱管壁面外将承受很大的局部应力,过大的应力集中导致节点破坏,同时也会造成节点刚度不足而变形过大。因此,构造一种受力合理、构造简单、且便于施工的管柱连接节点,对于实现这种立柱伞状建筑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立柱伞形建筑中管柱连接节点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能够可靠地承受网架杆件传来的轴力,减小立柱管壁的应力,避免其面外受力带来不利影响,减小管壁的面外变形,增强节点刚度。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包括圆管状的立柱和多根网架杆件,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且每根所述网架杆件的轴线沿所述立柱的径向,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内环板,所述内环板在所述立柱轴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多个竖向加劲肋,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在所述立柱周向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

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内环板承担网架杆件传来的大部分轴力,竖向加劲肋承担网架杆件传来的部分轴力,并将其承受的力最终传递到内环板,避免了立柱管壁在网架杆件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面外应力,网架杆件的力最终传递到了内环板,内环板以其面内受力的方式使得节点受力合理,传力可靠,避免了立柱管壁产生较大的面外变形,从而保证节点的刚度,可以近似达到刚接,减小了结构的变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上。这样设计使得作用于立柱管壁外侧的网架杆件力,可近似作为等效均布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中的竖向加劲肋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内壁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焊接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环板焊接于所述立柱的内壁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加劲肋焊接于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环板、所述竖向加劲肋与所述立柱预制形成整体结构。这样设计使得内环板及竖向加劲肋可以在工厂焊接于立柱上,施工简易,且质量可靠。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加劲肋呈方形板状结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立柱的径向上,所述内环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竖向加劲肋的宽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所述竖向加劲肋的高度大于所述网架杆件的高度。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该连接构造中通过设置内环板承担网架杆件传来的大部分轴力,竖向加劲肋承担网架杆件传来的部分轴力,并将其承受的力最终传递到内环板,避免了立柱管壁在网架杆件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面外应力,网架杆件的力最终传递到了内环板,内环板以其面内受力的方式使得节点受力合理,传力可靠,避免了立柱管壁产生较大的面外变形,从而保证节点的刚度,可以近似达到刚接,减小了结构的变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状的立柱和多根网架杆件,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且每根所述网架杆件的轴线沿所述立柱的径向,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内环板,所述内环板在所述立柱轴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多个竖向加劲肋,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在所述立柱周向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中的竖向加劲肋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焊接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板焊接于所述立柱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焊接于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板、所述竖向加劲肋与所述立柱预制形成整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呈方形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的径向上,所述内环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竖向加劲肋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所述竖向加劲肋的高度大于所述网架杆件的高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状的立柱和多根网架杆件,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且每根所述网架杆件的轴线沿所述立柱的径向,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内环板,所述内环板在所述立柱轴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所述内环板的上下侧与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多个竖向加劲肋,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在所述立柱周向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竖向加劲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中的竖向加劲肋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管柱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网架杆件焊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定松邓宸何云明石永生周全袁海涛袁巧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