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65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包括旧桥体、新桥体、牛腿支撑部和后浇筑铺装层,牛腿支撑部设置于新桥体,牛腿支撑部延伸至所述旧桥体的翼缘板下,并支撑于所述旧桥体的翼缘板;后浇筑铺装层铺装在桥面,且后浇筑铺装层自旧桥体和新桥体交接处向两侧铺装。利用牛腿支撑部实现新旧桥体在下方的连接并对旧桥体形成支撑,且当车辆从旧桥体驶入新桥体时,可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利用后浇筑铺装层实现新旧桥体在上方的连接,且当车辆从新桥体驶入旧桥体时,可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交接处的竖向变形差。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进行植筋施工,从而避免对原结构造成植筋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交通事业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更加频繁的人员流动以及物资输送,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也急剧增加,既有线路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因此,公路、市政道路改扩建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桥梁拼宽的需求随之增多,但是桥梁拼宽交接处往往存在新旧桥梁竖向变形差不协调的问题,使得车辆在通过时存在跳车问题,尤其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车辆容易出现侧翻等危险。常用的拼宽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是新旧桥梁断开,且在新旧桥梁之间留出一道伸缩缝,但由于此种做法新旧桥梁变形不协调,伸缩缝处容易破坏;第二种是将新旧桥梁进行连接,此种做法需对旧桥进行植筋操作,并由于植筋部位在旧桥梁体悬臂位置,此位置梁体翼缘板较薄,植筋效果不佳且会对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与传统新老桥体拼宽结构相比,既不会对原结构产生植筋破坏,又能够同时解决新旧桥体之间变形差不协调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包括旧桥体、新桥体、牛腿支撑部和后浇筑铺装层,所述牛腿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新桥体,所述牛腿支撑部延伸至所述旧桥体的翼缘板下,并支撑于所述旧桥体的翼缘板;所述后浇筑铺装层铺装在桥面,且所述后浇筑铺装层自旧桥体和新桥体交接处向两侧铺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相应技术效果,本技术,利用牛腿支撑部实现新旧桥体在下方的连接并对旧桥体形成支撑,且当车辆从旧桥体驶入新桥体时,通过牛腿支撑部的设置能够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利用后浇筑铺装层实现新旧桥体在上方的连接,且当车辆从新桥体驶入旧桥体时,通过后浇筑铺装层的设置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交接处的竖向变形差。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进行植筋施工,从而避免对原结构造成植筋损伤。

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5、所述后浇筑铺装层内设置有抗拉钢筋网,所述抗拉钢筋网包括相互垂直铺设的抗拉横筋层和抗拉纵筋层。

6、进一步的:所述抗拉横筋层包括多道沿着横桥方向设置的抗拉横筋,所述抗拉纵筋层包括多道沿着纵桥方向设置的抗拉纵筋。

7、进一步的:所述新桥体顶埋设有剪力连接件,所述剪力连接件竖直设置于所述新桥体,且所述剪力连接件与所述抗拉钢筋网连接。

8、进一步的:多道所述剪力连接件成呈矩阵式的预埋于所述新桥体,相邻剪力连接件之间的横桥向间距和纵桥向间距均为150~600mm。

9、进一步的:每道所述剪力连接件均与所述抗拉钢筋网连接,且连接点为抗拉横筋和抗拉纵筋的相交处。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设置于所述牛腿支撑部顶部,且所述橡胶垫块的顶部垫接于所述旧桥体的翼缘板。

11、进一步的:所述旧桥体与新桥体的连接处预留有结构缝,且所述结构缝内灌注有柔性材料。

12、进一步的:所述后浇筑铺装层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13、进一步的:所述后浇筑铺装层上还铺设有一层磨耗层。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利用牛腿支撑部实现新旧桥体在下方的连接并对旧桥体形成支撑,且当车辆从旧桥体驶入新桥体时,通过牛腿支撑部的设置能够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利用后浇筑铺装层实现新旧桥体在上方的连接,且当车辆从新桥体驶入旧桥体时,通过后浇筑铺装层的设置实现新桥体与旧桥体同时向下变形,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交接处的竖向变形差。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进行植筋施工,从而避免对原结构造成植筋损伤。

16、2、本技术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本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安全耐久、造价低等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旧桥体(1)、新桥体(2)、牛腿支撑部(3)和后浇筑铺装层(4),所述牛腿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新桥体(2),所述牛腿支撑部(3)延伸至所述旧桥体(1)的翼缘板下,并支撑于所述旧桥体(1)的翼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筑铺装层(4)内设置有抗拉钢筋网(5),所述抗拉钢筋网(5)包括相互垂直铺设的抗拉横筋层和抗拉纵筋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横筋层包括多道沿着横桥方向设置的抗拉横筋,所述抗拉纵筋层包括多道沿着纵桥方向设置的抗拉纵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桥体(2)顶埋设有剪力连接件(6),所述剪力连接件(6)竖直设置于所述新桥体(2),且所述剪力连接件(6)与所述抗拉钢筋网(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道所述剪力连接件(6)成呈矩阵式的预埋于所述新桥体(2),相邻剪力连接件(6)之间的横桥向间距和纵桥向间距均为150~6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道所述剪力连接件(6)均与所述抗拉钢筋网(5)连接,且连接点为抗拉横筋和抗拉纵筋的相交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垫块(7),所述橡胶垫块(7)设置于所述牛腿支撑部(3)顶部,且所述橡胶垫块(7)的顶部垫接于所述旧桥体(1)的翼缘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桥体(1)与新桥体(2)的连接处预留有结构缝(8),且所述结构缝(8)内灌注有柔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筑铺装层(4)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筑铺装层(4)上还铺设有一层磨耗层(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旧桥体(1)、新桥体(2)、牛腿支撑部(3)和后浇筑铺装层(4),所述牛腿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新桥体(2),所述牛腿支撑部(3)延伸至所述旧桥体(1)的翼缘板下,并支撑于所述旧桥体(1)的翼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筑铺装层(4)内设置有抗拉钢筋网(5),所述抗拉钢筋网(5)包括相互垂直铺设的抗拉横筋层和抗拉纵筋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横筋层包括多道沿着横桥方向设置的抗拉横筋,所述抗拉纵筋层包括多道沿着纵桥方向设置的抗拉纵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桥体(2)顶埋设有剪力连接件(6),所述剪力连接件(6)竖直设置于所述新桥体(2),且所述剪力连接件(6)与所述抗拉钢筋网(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小桥梁拼宽交接处竖向变形差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道所述剪力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瀚文谢峰吴强刘宜丰吴勇王卫东赵刘伟张忠波杨星虢玉标谭俊波孙先锋吴毓安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