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和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3144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暖和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和制冷设备,水源热泵机组具有用于输入地下水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一输出接口;制冷设备,具有用于输入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热交换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出接口、用于输入热风的进风口和用于输出冷风的出风口,制冷设备包括风机、盘管和风道,第二输入接口与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输出接口相连,风机盘管连接在第二输入接口与第二输出口之间,风道连接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输出接口后连接一制冷设备,对从第一输出接口出来的冷却后的地下水的再利用,实现了供暖的同时兼顾供冷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供暖和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 球表面浅层水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的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现有技术中,采用水源热泵机组对室内进行供暖,水源热泵机组利用水源为室内提供热量,同时制取生活热水,然而,在利用水源热泵机组系统为室内供暖的同时,仍然有一些高温厂房、大型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需要室内供冷,现有技术只能单一的进行供暖,不能同时兼顾供冷,因而,针对为室内供暖的同时为另一些室内供冷的情况,现有技术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暖和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供暖的同时不能兼顾供冷,实现在冬季或者过渡季节供暖的同时又能为需要供冷的室内供冷。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暖和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具有用于输入地下水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一输出接口;制冷设备,具有用于输入所述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热交换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出接口、用于输入热风的进风口和用于输出冷风的出风口,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风机、盘管和风道,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输出接口相连,所述风机盘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口之间,所述风道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如上所述的供暖和制冷系统中,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还具有用于输入冷水的第三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热水的第三输出接口;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一制冷剂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和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换热通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三输入接口和所述第三输出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膨胀阀之间。如上所述的供暖和制冷系统中,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还具有用于输入所述地下水的第四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加热后的地下水的第四输出接口、用于输入热水的第五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冷水的第五输出接口以及用于输入冷水的第六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热水的第六输出接口;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通路,所述第三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五输入接口和所述第五输出接口之间;所述冷凝器包括第四换热通路和第五换热通路,所述第四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四输入接口和所述第四输出接口之间,所述第五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六输入接口和所述第六输出接口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通过在用于输出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一输出接口后的管路连接一第二输入接口,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第二输出接口之间连接一制冷设备,通过对冷却后的地下水再利用,实现在供暖的同时也可为室内供冷的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再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是在原有的水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原有水源热泵系统回灌到地下的管路上并联了一条管路,再次利用水资源,使得原有水源热泵系统增加了在冬季或者过渡季节给室内供冷的功能。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如图I所示,该供暖和制冷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120和制冷设备130,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20具有用于输入地下水的第一输入接口 101和用于输出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一输出接口 102 ;制冷设备130,具有用于输入所述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入接口 103、用于输出热交换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出接口 104、用于输入热风的进风口和用于输出冷风的出风口,所述制冷设备130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风机、盘管和风道,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103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20的第一输出接口 102相连,所述盘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103与所述第二输出口 104之间,所述风道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具体地,请参照图I,箭头A表示地下水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箭头B表示室内供暖用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从图I中可以看出地下水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地下水被抽上来之后,从水源热泵机组120的第一输入接口 101流入水源热泵机组120内,与水源热泵机组120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为室内供暖提供热量,冷却后的地下水从第一输出接口 102流出。制冷设备130的第二输入接口 103与上述第一输出接口 102相连,冷却后的地下水流经盘管,从第二输出口 104排除。制冷设备130的风机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吸入风道中,并从出风口排出。盘管中的冷却后的地下水与风道中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热空气变冷后排出。实现为室内供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盘管具体可以环绕设置在风道中,盘管的数量也可以为多根,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在冬季或者过渡季节,地下水温比室内空气温度高,因而,可与水源热泵机组120进行热交换,为室内供暖,由于在水源热泵机组120中进行了热交换,地下水放出了热量,所以从水源热泵机组120第一输出接口 102流出的地下水温度比流入第一输入接口 101时的温度低,比需要供冷的室内空气温度低,地下水从与第一输出接口 101连接的第二输入接口 103流入到制冷设备130的盘管中,与风机抽入的具有较高温度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第二输出接口 104回灌到地下,室内空气与盘管进行了热交换后,温度降低,从风道的出风口出来到室内,如此循环,实现室内供冷。本技术所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通过与水源热泵机组120的热交换,实现了室内供暖,通过再利用从水源热泵机组120第一输出接口 102流出的地下水,从第一输出接口 102流出的地下水流入到与制冷设备130的第二输入接口 103连接的盘管中,与具有较高温度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为需要供冷的室内供冷,从而,该系统实现了供暖的同时兼顾供冷的功能。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该供暖和制冷系统用于冬季或者过渡季节,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部分的附图标记与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箭头A表示地下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向,箭头B表示室内供暖用水在系统中的流 动方向,如图2所示,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20还具有用于输入冷水的第三输入接口 105和用于输出热水的第三输出接口 106 ;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20包括蒸发器107、冷凝器108、压缩机109和膨胀阀110 ;所述蒸发器107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一制冷剂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 101和所述第一输出接口 102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109和所述膨胀阀110之间;所述冷凝器108包括第二换热通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连接在所述第三输入接口 105和所述第三输出接口 106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109与所述膨胀阀110之间。具体地,室内供暖用水从用于输入冷水第三输入接口 105输入到水源热泵机组120中,与水源热泵机组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暖和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具有用于输入地下水的第一输入接口和用于输出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一输出接口;制冷设备,具有用于输入所述冷却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热交换后的地下水的第二输出接口、用于输入热风的进风口和用于输出冷风的出风口,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风机、盘管和风道,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第一输出接口相连,所述盘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口之间,所述风道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李俊刘洪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标新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