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3121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泵机组一蓄能水池和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母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分水母管连接;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采水点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退水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的地表水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冬夏季共用,系统形式简单可靠,实现了冬、夏季制能蓄能系统的装置的共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阶段大量的工程应用中,空调系统形式有常规空调系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等。而蓄能技术多采用在电价波谷时蓄能,并在电价波峰时释能的方式。在微观上,结合供电电价在不同时段不同价格的特点,为用户节约了运行费用。在宏观上,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安全经济。但现有的空调系统中需要有制热蓄热与制冷蓄冷两种设备分别在冬、夏季运行。同时制热设备大多采用电锅炉,蓄热装置还需另行安装。电锅炉运行成本高,制热效率低, 而且采用燃油、燃气作为热源,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制冷蓄冷设备多为冰蓄冷装置。冰蓄冷装置装机容量大,且冰槽的价格高,乙二醇消耗数量多,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均较复杂,总造价高。其中土壤源热泵在冬夏季制冷、制热过程中,地埋管侧出水进入机组的温度在冬季偏低,而夏季偏高。特别是对于冬季工况,机组入水温度比设计计算值低1_2°C,对机组能效比和系统供热量都产生很大影响,使其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与集水母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十二控制阀、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分水母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如上所述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水泵与采水点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退水点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七控制阀;还包括一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八控制阀。如上所述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九控制阀;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控制阀;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退水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一控制阀;所述分水母管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两侧设置有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如上所述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还包括一蓄能水池和一板式换热器,所述蓄能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通过第五支管连接,所述第五支管上设置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两侧设置有第十九控制阀和第二十控制阀;所述蓄能水池的入水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六支管连接,所述第六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十一控制阀;所述 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与所述分水母管通过第七支管连接,所述第七支管上设置第十八控制阀和第五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母管通过第八支管连接,所述第八支管上设置第十七控制阀;还包括第九支管,所述第九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八控制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母管连接,所述第九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六控制阀;还包括第十支管,所述第十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水母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十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五控制阀。本技术提供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地表水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地表水可来自江河湖海,获取方便;是获得可再生能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而且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冬夏季系统共用,无需另设采暖热源,省却冷却塔、锅炉、烟气排放系统。系统形式简单可靠,实现了冬、夏季制能蓄能系统的装置共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制冷供冷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制热供热过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蓄冷过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释冷过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热泵机组供冷、蓄能供冷联合工作过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 21 :第一控制阀 第二i^一控制阀;100:蒸发器;200:冷媒回路;300:冷凝器;LI :用户进水口 ;L2 :用户出水口 ;Al A5 :第一水泵 第二水泵;BI :采水点;B2 :退水点;Cl :集水母管;C2 :分水母管;C3 :第一进水管;C4 :第一出水管;C5 :第二进水管;C6 :第二出水管;C201 C210 :第一支管 第十支管;Dl :蓄能水池;D2 :板式换热器;M :第一出水口;N:第一入水口;P:第二出水口;Q :第二入水口;G :出水口;H:入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制冷供冷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制热供热过程的示意图。参考图I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所述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100和冷凝器300 ;蒸发器100与冷凝器300之间的能量交换由冷媒回路200传递;所述蒸发器100上设置由第一进水管C3和第一出水管C4,所述第一进水管C3的第一端与集水母管Cl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00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十二控制阀12、第一水泵Al、第一控制阀01和第二控制阀02 ;所述第一出水管C4的第一端与分水母管C2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100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03和第四控制阀04。所述冷凝器300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C5和第二出水管C6 ;所述第二进水管C 5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水泵A2与采水点BI (置于水面下2 3米处)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300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五控制阀05和第六控制阀06 ;所述第二出水管C6的第一端与退水点B2(置于水面下,远离采水点BI)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300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七控制阀07 ;还包括一第一支管C201,所述第一支管C2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控制阀03和所述第四控制阀04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C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C201上还设置有一第八控制阀08。如上所述的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支管C202、第三支管C203和第四支管C204 ;所述第二支管C20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阀0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02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C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C202上还设置有一第九控制阀09;所述第三支管C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A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C3的第二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表水源热泵与蓄能技术结合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与集水母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十二控制阀、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分水母管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水泵与采水点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退水点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七控制阀;还包括一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八控制阀;还包括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九控制阀;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控制阀;还包括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退水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支管上还设置有一第十一控制阀;所述分水母管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两侧设置有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邢同飞李宗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标新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