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山健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叠合式钢筋混凝土双孔涵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02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式钢筋混凝土双孔涵洞,在地基上铺设底部调平垫层(6),将底部防水板(7)摊铺其上;在底部防水板(7)上现浇底板(1);将两侧、中间墙板(2)吊放在底板(1)上后,微调、对齐、垫平;将两块盖板(3)分别安放墙板(2)的顶部;将底板(1)和墙板(2)的连接钢筋相连,浇注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施工边条(4)和现浇混凝土内底板(5);对各预制构件之间的施工缝做防水堵缝,铺设防水条(11);覆盖防水板(8),将其与底部防水板(7)焊接成整体,回填土。它具有施工方便、进度快,工程质量好、耐久性强,防水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通道和市政综合管沟等结构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钢筋混凝土涵洞,适用于公路或城市道路下方的涵洞、市政综合管沟等结构物,也适用于对防水有严格要求的高速公路大型通道或涵洞。
技术介绍
当今城市占地的越来越大,在新修道路下方或管网改造中,需要大型的综合管沟,将泄洪、排污、给水管线、电力管线、煤气、市政照明等等设施集中起来,这就形成了大截面的涵洞,这种涵洞便于使用和维护。而同样截面面积,双孔比单孔在满足相同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了造价,适合作为中央综合管沟。目前,城市道路下方的排水涵洞和中央综合管沟的施工一般都是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单孔或双孔箱形涵洞。一般主干管沟是5米以上跨径的双孔框架式结构,双孔盖板总长达到12米以上;它的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大、环境差、进度慢,又是立体施工,安全性差;它的施工步骤是先挖基坑、施工箱型涵洞的基础、再施工箱型涵洞的两侧墙体和盖板,这些步骤是串行作业,即待上一步骤完成并达到一定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下一步骤,所需工序多、时间较长。由于现场长时间的施工会对市容、地面交通产生影响,又因现场、露天施工影响质量和市貌,因此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现场工作量是非常必要。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叠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装配叠合式钢筋混凝土双孔涵洞,包括底板(1),两侧、中间墙板(2),两块盖板(3),现浇混凝土施工边条(4),现浇混凝土内底板(5),底部调平垫层(6),底部防水板(7),上部覆盖防水板(8)和防水条(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中间墙板(2)为倒T形板,两跨盖板均为预制带角腿的盖板(3),中间墙板(2)支撑两跨盖板(3),两跨盖板的角腿顶住中间墙板(2)的顶端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山健
申请(专利权)人:刘山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