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德堃专利>正文

手摇驱动曲轴连杆齿轮啮合传动轮式便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890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32
一种轮式便携车,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通过一轮轴设置一滚轮,所述滚轮一侧接一小齿轮,所述车架的前端连接一稳定轮,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稳定轮的直径,所述车架的一侧连接一摇杆,所述摇杆下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一曲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曲轴的内侧连接一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通过摇动摇杆带动连杆曲轴,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该轮式便携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占用体积小,成本低廉,能实现短途代步,它采用人力手摇驱动,安全环保,可以随身携带,较佳的实现了与现有城市交通工具的配合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代步工具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能自由穿行、便捷快速、在某些场合可取代自行车的便携代步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国家提倡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自行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具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具有灵活方便、价位低廉、安全环保、拥有广泛的使用人群和独特的运动健身功能等优点。但是自行车无法实现方便的随身携带,其存放、防盗和携带等存在诸多缺陷,无法与现有城市的其他交通工具相融合使用。即使是可折叠类型的自行车,因其折叠后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无法便携存放等缺陷,使一部分人放弃使用自行车这一较为环保的轮式代步工具。虽然有些代步工具比较轻便,但因安全性、成本等因素未能得到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控制操作方便,占用体积小,能实现短途代步的轮式便携车,它采用人力驱动,安全环保,可以随身携带,较佳的实现了与现有城市交通工具的配合使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式便携车,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通过一轮轴设置一滚轮,所述滚轮两侧的车架下端设置踏板,所述滚轮右侧设一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花鼓和棘轮与滚轮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棘轮组合,小齿轮与棘轮、所述滚轮同轴转动。所述车架的前端连接一稳定轮,所述稳定轮通过一轮架和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稳定轮的直径,所述车架的右侧连接一摇杆,所述摇杆通过一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摇杆下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一曲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曲轴的内侧连接一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通过摇杆带动连杆曲轴,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其特征在于利用杠杆原理,手摇摇杆,带动下端连杆曲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大齿轮转动,通过大小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所述滚轮运动。具体的讲,所述车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滚轮左右两侧的壳体,所述两侧的壳体间架设轮轴,所述滚轮通过轮轴架设在车架的中间。所述车架的下部向外设置供脚部放置的踏板,所述踏板对称设置在车架下部的滚轮两侧,为缩小体积,所述踏板设计为可折叠式的。所述组成车架的左右两侧的壳体在滚轮的上部结合成为一体,所述车架的上部设置一可供手提的把手。所述车架的前端下部设置一轮架,所述稳定轮通过轮架上设置的枢轴与轮架连接。所述滚轮的直径为20 40cm,所述稳定轮的直径为8-15cm。所述滚轮和稳定轮在同一平面内设置,所述安装滚轮的轮轴和安装稳定轮的枢轴、连接连杆和大齿轮的曲轴、连接摇杆与车架的枢轴平行设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滚轮通过棘轮与滚轮上的花鼓连接,小齿轮与棘轮组合,同滚轮同步转动,小齿轮、棘轮、滚轮同轴。所述摇杆可伸缩,调整不同状态时的长度。该轮式便携车不具有车座和车把,使用者可以通过将脚放置在车架上的踏板上,实现该便携车的承重。滚轮和稳定轮同时作为行动轮与地面接触滚动,使该便携车实现位移,滚轮为大轮,主要靠其来行进和承重,稳定轮为小轮,其主要用于稳定该便携车。稳定轮可以与轮架一起绕其与车架连接部发生转动,在转向时保持该便携车的稳定,使用者将两只脚放在滚轮两侧的踏板上,用手摇动摇杆,带动摇杆下端的连杆曲轴,通过大小齿轮啮合传动驱动滚轮前行,滚轮右侧的小齿轮处设置了棘轮,实现了类似自行车小飞轮的功能,实现了灵活便利的行进。使用者可籍由腿部对车架的施力实现该便携车的转向。稳定轮在行进过程中与滚轮形成两个支点,提供行进的稳定性和转向的稳定性。车架的顶部可设置把手,踏板可折叠、摇杆长度亦可调整,便于携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轮式便携车的结构设计合理新颖,能够实现控制操作方便,占用体积小的优点,成本低廉,采用人力作为行动动力,安全、时尚、健康、环保,可以通过简单的折叠和操作进行随身携带。另外,本技术改变了人们常用的脚踏驱动方式,采用手摇驱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用于健身、代步的同时也较佳的实现了与现有城市交通工具的配合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侧面)图2为本技术去掉壳体的侧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俯视图(不包括壳体)图中编号说明I-可伸缩摇杆,2-车架,3-滚轮,4_稳定轮,5-大齿轮,6_小齿轮,7_棘轮,8_可折叠脚踏板,9-轮轴,10-连杆,11-曲轴,12-脚踏折叠轴,1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该轮式便携车主要由可伸缩摇杆I、车架2、滚轮3、稳定轮4、大齿轮5和可折叠脚踏板8组成。车架2包括轮轴9、曲轴11、壳体13,车架2通过轮轴9与滚轮3连接,滚轮3两侧、车架2下部连接可折叠脚踏板8,滚轮3包括小齿轮6、棘轮7,小齿轮6通过棘轮7与滚轮3连接,稳定轮4包括其轮架和枢轴,与车架2形成整体,可伸缩摇杆I包括连杆10,摇杆通过一枢轴与车架2连接,摇杆下端连杆10通过曲轴11与大齿轮5连接,大齿轮5与小齿轮6啮合,形成传动系统,使用时双脚踩在脚踏板上,通过摇动摇杆I带动连杆10和曲轴11,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本技术可伸缩摇杆I和可折叠脚踏板8可通过简单操作缩小体积, 与现有城市交通工具配合使用,实现交通换乘。权利要求1.一种轮式便携车,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通过一轮轴设置一滚轮,所述滚轮两侧的车架下端设置踏板,所述滚轮右侧设一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花鼓和棘轮与滚轮连接,所述车架的前端连接一稳定轮,所述稳定轮通过一轮架和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稳定轮的直径,所述车架的右侧连接一摇杆,所述摇杆通过一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摇杆下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一曲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曲轴的内侧连接一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通过摇杆带动连杆曲轴,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式便携车,其特征在于利用杠杆原理,手摇摇杆,带动下端连杆曲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大齿轮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式便携车,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大小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所述滚轮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式便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与棘轮组合,小齿轮与棘轮、所述滚轮同轴转动。专利摘要一种轮式便携车,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通过一轮轴设置一滚轮,所述滚轮一侧接一小齿轮,所述车架的前端连接一稳定轮,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稳定轮的直径,所述车架的一侧连接一摇杆,所述摇杆下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一曲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曲轴的内侧连接一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通过摇动摇杆带动连杆曲轴,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该轮式便携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占用体积小,成本低廉,能实现短途代步,它采用人力手摇驱动,安全环保,可以随身携带,较佳的实现了与现有城市交通工具的配合使用。文档编号B62M1/16GK202703803SQ20122012301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德堃 申请人:刘德堃, 刘登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式便携车,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通过一轮轴设置一滚轮,所述滚轮两侧的车架下端设置踏板,所述滚轮右侧设一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花鼓和棘轮与滚轮连接,所述车架的前端连接一稳定轮,所述稳定轮通过一轮架和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稳定轮的直径,所述车架的右侧连接一摇杆,所述摇杆通过一枢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摇杆下端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通过一曲轴与车架连接,所述曲轴的内侧连接一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通过摇杆带动连杆曲轴,将往复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带动大小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堃
申请(专利权)人:刘德堃刘登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