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169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2
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包括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12)上可沿直轨(10)或弯轨(11)行进的导向轮(9),固定在机架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和弯轨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切换轨道简洁快速、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且能节约设备占用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运行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对其运行轨道进行切换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沿轨道运行且需要进行轨道切换的装置,其轨道切换都是通过安装在地面上的轨道切换装置来实现的,轨道切换装置上装有直轨道和弯轨道,通过推动切换装置上的两种轨道运动,使其与正常运行轨道进行不同的连通状态而实现换轨。这种轨道切换装置 结构复杂,需要配置动力装置、检测装置等,轨道切换的动作复杂,占用系统时间,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切换轨道简洁快速、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且能节约设备占用空间的新型轨道切换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上可沿直轨或弯轨行进的导向轮,还包括固定在底部机架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和弯轨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所述引导系统包括固定于机架两侧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底端并可升降的第一提升装置和第二提升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一提升装置和第二提升装置底端的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所述辅助轨道系统包括在直轨和弯轨交汇段设置于直轨外侧的辅助直轨以及设置于弯轨外侧的辅助弯轨,辅助直轨和辅助弯轨的上平面高于直轨和弯轨的上平面;第一引导轮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直轨运行,第二引导轮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弯轨运行。本技术通过在轨道运行装置上安装引导轮,同时对地轨装置进行改造,加装辅助轨道系统,通过引导轮的升降和辅助轨道系统的配合来实现设备的轨道切换。本技术结构简单,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且占地空间小,制造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轨道运行装置运行至直轨与弯轨交汇处,且需沿直轨运行时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轨道运行装置运行至直轨与弯轨交汇处,且需沿弯轨运行时的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沿地轨系统运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有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12上可沿直轨10或弯轨11行进的导向轮9,还包括固定在底部机架12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10和弯轨11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所述引导系统包括固定于机架12两侧的第一连接座I和第二连接座5,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座I和第二连接座5底端并可升降的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分别连接于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底端的第一引导轮3和第二引导轮7 ;所述辅助轨道系统包括在直轨10和弯轨11交汇段设置于直轨外侧的辅助直轨4以及设置于弯轨外侧的辅助弯轨8,辅助直轨4和辅助弯轨8的上平面高于直轨和弯轨的上平面;第一引导轮3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直轨4运行,第二引导轮7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弯轨8运行。轨道运行装置在进入直轨与弯轨交汇处之前,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弓I导轮均被各自的提升装置提升至高位,此时轨道运行装置的导向是依靠直轨10或弯轨11的轨道两边夹持导向轮9来完成。·若轨道运行装置进入直轨与弯轨交汇处,且仍需沿直轨行驶,则如图I所示,第一提升装置I将第一引导轮3降至低位,使第一引导轮3低于辅助直轨4的上平面,而第二引导轮7仍需保持高位,使其高于辅助弯轨8的上平面。此时,轨道运行装置的导向是依靠第一引导轮3和导向轮9共同夹持辅助直轨4来完成,从而使轨道运行装置沿辅助直轨行走,实现沿直轨行驶的目的。若轨道运行装置进入直轨与弯轨交汇处,且需沿弯轨行驶,则如图2所示,第二提升装置6将第二引导轮7降至低位,使第二引导轮7低于辅助弯轨8的上平面,而第一引导轮3则需保持高位,使其高于辅助直轨4的上平面。此时,轨道运行装置的导向是依靠第二引导轮7和导向轮9共同夹持辅助弯轨8来完成,从而使轨道运行装置沿辅助弯轨行走,实现其沿弯轨轨行驶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12)上可沿直轨 (10)或弯轨(11)行进的导向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切换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底部机架(12)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10)和弯轨(11)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所述引导系统包括固定于机架(12)两侧的第一连接座(I)和第二连接座(5),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座(I)和第二连接座(5)底端并可升降的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分别连接于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底端的第一引导轮(3)和第二引导轮(7);所述辅助轨道系统包括在直轨(10)和弯轨(11)交汇段设置于直轨外侧的辅助直轨(4)以及设置于弯轨外侧的辅助弯轨(8),辅助直轨(4)和辅助弯轨(8)的上平面高于直轨和弯轨的上平面;第一引导轮(3)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直轨(4)运行,第二引导轮(7)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弯轨(8)运行。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包括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12)上可沿直轨(10)或弯轨(11)行进的导向轮(9),固定在机架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和弯轨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切换轨道简洁快速、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且能节约设备占用空间。文档编号E01B25/28GK202703607SQ2012203766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甘仲平, 王国荣, 方锦明, 张大勇, 杨毅, 杨丽娜 申请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轨道运行装置底部机架(12)上可沿直轨(10)或弯轨(11)行进的导向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切换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底部机架(12)上的引导系统和设置于直轨(10)和弯轨(11)上的辅助轨道系统;所述引导系统包括固定于机架(12)两侧的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5),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和第二连接座(5)底端并可升降的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分别连接于第一提升装置(2)和第二提升装置(6)底端的第一引导轮(3)和第二引导轮(7);所述辅助轨道系统包括在直轨(10)和弯轨(11)交汇段设置于直轨外侧的辅助直轨(4)以及设置于弯轨外侧的辅助弯轨(8),辅助直轨(4)和辅助弯轨(8)的上平面高于直轨和弯轨的上平面;第一引导轮(3)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直轨(4)运行,第二引导轮(7)的内侧可贴靠于辅助弯轨(8)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仲平王国荣方锦明张大勇杨毅杨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