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铸造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660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悬挂式铸造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属于高温合金浇铸领域,它包括漏斗、管模、框架,特点是它还包括悬挂板、管套,管模上端焊有管套,管模插入悬挂板的对应孔中,通过管套悬挂在悬挂板上,悬挂板位于漏斗与框架之间,并通过卡件、销钉、楔子与漏斗连接固定,从结构上改变了现有浇铸装置中漏斗--管模--底板三个部件夹紧、固定方式,解决了由于热膨胀产生的管模弯曲现象,减少了管模的消耗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合金棒材成材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主要适用于真空炉或非真空棒材的冶炼浇铸。现有的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特别是在中、小型真空冶炼炉中,一般采用下支撑式组装方法,此装置在组装过程中为了防止钢水渗漏,造成浇铸装置的损坏和钢水的浪费,需要把浇铸漏斗---管模---底板三个部件夹紧、固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管模发生弯曲现象,导致脱棒非常困难,管模消耗量极大且钢棒弯曲,交货成品外型不能达标,且长度受到了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铸造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解决了下支撑组装方式导致的管模弯曲现象,大大减少了管模的消耗量,提高了合金棒材的成材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浇铸装置包括漏斗、管模、框架,特点是它还包括悬挂板、管套,管模上端焊有管套,管模插入悬挂板的对应孔中,并通过管套悬挂在悬挂板上,管模下端用耐火材料封住,封结厚度为10-55mm,管模下端与框架底部的距离为5-50mm,所述悬挂板置于所述漏斗与框架之间,并通过卡件、销钉、楔子与漏斗连接固定。合金棒材的浇铸装置主要原理为造成浇钢过程管模产生弯曲的原因在于管模浇注前后温度变化非常大,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悬挂式铸造高温合金棒材浇铸装置,包括漏斗、管模、框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悬挂板、管套,管模上端焊有管套,管模插入悬挂板的对应孔中,并通过管套悬挂在悬挂板上,管模下端用耐火材料封住,封结厚度为10-55mm,管模下端与框架底部的距离为5-50mm,所述悬挂板置于所述漏斗与框架之间,并通过卡件、销钉、楔子与漏斗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明郑学仁李君峰孟庆洲罗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