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高压MOS管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DMOS)和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两种类型。虽然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DMOS)导通电阻小,占用版图面积也小,但是它是纵向结构,不易和低压CMOS电路兼容。而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更高的增益和耐久性、更低的反馈电容和热阻,以及恒定的输入阻抗和更简单的偏流电路,因此,在目前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图2为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20随机地举例为N沟槽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所述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20包括p型衬底201、形成在P型衬底201上用作漂移区的低掺杂的η型阱202、形成在P型衬底201上与所述低掺杂的η型阱202相邻的ρ型体扩散区203、形成在P型体扩散区203上表面的重η型掺杂的源极扩散区204、形成在η型阱202上表面的重η型掺杂的漏极扩散区205、形成在所述衬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包括: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的阱区;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与所述阱区相邻形成的漂移掺杂区,所述漂移掺杂区与所述阱区导电类型相反;在所述阱区中形成的源极;在所述漂移掺杂区中形成的漏极;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所述阱区和漂移掺杂区之间形成的沟槽;在所述沟槽底部及侧壁上形成的栅极介电层;在所述栅极介电层上形成的栅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介电层在栅极与源/漏极之间的栅极介电层的厚度大于沟槽底部的栅极介电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包括 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的阱区;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与所述阱区相邻形成的漂移掺杂区,所述漂移掺杂区与所述阱区导电类型相反; 在所述阱区中形成的源极; 在所述漂移掺杂区中形成的漏极;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所述阱区和漂移掺杂区之间形成的沟槽; 在所述沟槽底部及侧壁上形成的栅极介电层; 在所述栅极介电层上形成的栅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介电层在栅极与源/漏极之间的栅极介电层的厚度大于沟槽底部的栅极介电层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介电层为氧化物层。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沟槽底部的沟道的深度低于所述源/漏区与所述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结深度。4.一种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阱区;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与所述阱区相邻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