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冲击区挡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0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中间包冲击区挡坝,用于钢水浇铸的中间包,特别是连铸中间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挡坝由两块对称的一面带有槽(5)的侧板(2)和一块挡坝板(4)组成,两块侧板(2)分别砌筑在中间包冲击区(3)的两个侧壁上,挡坝板(4)的两侧镶嵌在两块侧板(2)的槽(5)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轻钢流的冲击力,有效地提高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并减少钢液飞溅量。(*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中间包冲击区挡坝,用于钢水浇铸的中间包,特别是连铸中间包。中间包的使用寿命是连铸生产的限制性环节,中间包内衬的寿命难以满足连铸生产发展的需要,穿漏中间包的事故经常发生。导致穿漏中间包的主要原因是中间包冲击区底板受到约四米高(从大包钢液面到中间包底板间的距离)落差的高温钢水冲击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前、后两炉钢水衔接不及时,则中间包液而下降后,中间包冲击区底板上钢水少或无钢水时,后一炉钢水开浇圆流直接冲击在绝热底板上,如此反复进行,则冲击区底板很快被冲损,接下来的钢流便冲击沙层下面的永久层,连浇8-10炉后,永久层将被大包钢流冲成锅底状。由于连铸生产的节奏快,修中间包场地有限,不可能做到用一次补一次永久层,而且补好的永久层需要一定的干燥时间,因而影响中间包的周转,因此只得连续使用。如此周转二、三次后,中间包冲击区永久层基本被侵蚀掉,再继续使用就有可能穿漏中间包而导致停机。本技术的目的是给出一种中间包冲击区挡坝,它由两块带槽侧板和一块挡坝板镶嵌而成,它能减轻钢流的冲击力,有效地提高中间包冲击区寿命,使整个中间包工作内衬侵蚀基本同步,从而提高整个中间包内衬使用寿命和减少钢液飞溅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钢包注流下落的中间包冲击区设置一个钢水挡坝,将中间包冲击区与中间包熔池隔开,使钢包钢液先注满冲击区,使冲击区钢液面很快上升超过挡坝高度后才流向熔池。这样,冲击区中的钢液起到缓冲作用,使注流冲击中间包底衬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在以后的连浇炉次过程中不再受到直接冲击破坏,从而提高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槽侧板正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挡坝板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挡坝在中间包的砌筑位置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本技术的挡坝由两块对称的一面带有槽5的侧板2和一块挡坝板4组成,两块侧板2分别砌筑在中间包冲击区3的两个侧壁上,侧板2的槽5朝外,挡坝板4的两侧分别镶嵌在两块侧板2的槽5中,挡坝板4的底面与冲击区底板相接触,本技术的挡坝将中间包熔池隔成熔池1和冲击区3。由图6可知本技术挡坝的作用,当连铸钢水包开浇时,钢流首先注入中间冲击区3,当液面上升到挡坝板4的高度后,才能使新增加的钢液越过挡坝板4进入熔池1。所以,只要挡坝没有被侵蚀损坏,冲击区3始终保持大于或等于挡坝板高度的钢液面,不受熔池1液面降低到低于档坝板的高度。因此,不管是连铸开浇还是连浇过程中部能很好起到保护冲击区3底衬的作用。本技术的挡坝材质一般采用与中间包工作内衬相同或相近的耐火材料制作。本技术挡坝具有下述优点1.充分利用钢液自身的缓冲作用来减轻钢流的冲击力,使中间包内衬蚀损慢,减少钢污染;2.可使中间包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3.减少开浇和浇注过程中的钢液飞溅;4.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钢水浇铸的中间包冲击区挡坝,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挡坝由两块对称的一面带有槽(5)的侧板(2)和一块挡坝板(4)组成,两块侧板(2)分别砌筑在中间包冲击区(3)的两个侧壁上,挡坝板(4)两侧分别镶嵌在两块侧板(2)的槽(5)中,挡坝板(4)的底面与冲击区(3)的底板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坝,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挡坝用耐火材料制做。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中间包冲击区挡坝,用于钢水浇铸的中间包,特别是连铸中间包,本技术的挡坝由两块对称的一面带有槽(5)的侧板(2)和一块挡坝板(4)组成,两块侧板(2)分别砌筑在中间包冲击区(3)的两个侧壁上,挡坝板(4)的两侧镶嵌在两块侧板(2)的槽(5)中。本技术能减轻钢流的冲击力,有效地提高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并减少钢液飞溅量。文档编号B22D11/10GK2236375SQ9522669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汪帮传 申请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水浇铸的中间包冲击区挡坝,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挡坝由两块对称的一面带有槽(5)的侧板(2)和一块挡坝板(4)组成,两块侧板(2)分别砌筑在中间包冲击区(3)的两个侧壁上,挡坝板(4)两侧分别镶嵌在两块侧板(2)的槽(5)中,挡坝板(4)的底面与冲击区(3)的底板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帮传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