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157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包括底部嵌入河床岩体内的坝体;坝体由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无砂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5%;位于河床岩体的建基面与坝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m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表面沿河流向布置有多根毛细透排水带,每根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上游一端深入库内0.3m~1m;坝体的顶部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上面设置有厚度为0.5m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坝体整体为透水结构,排水效果好;所述毛细透排水带为排水不堵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坝体的透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含大块石的泥石流或泥流治理工程,也可推广至V形沟道泥石流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拦挡坝,尤其是涉及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
技术介绍
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拦挡工程,包括在沟谷区植树造林、谷顶修截水沟,还包括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泥石流规模,在沟谷中下游设置单级或多级拦挡坝。所述的拦挡坝有混凝土重力坝、拱坝等。上述拦挡坝的结构要求必须带有孔洞或缝隙,以能够泄水并拦截砂石,其存在的不足是施工质量不易保证,抗冲击能力较差,易被冲毁;混凝土重力坝透水性不强,坝体开孔留缝过多,易堵塞且施工难度大。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包括底部嵌入河床岩体内的坝体;所述坝体由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无砂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5%;位于所述河床岩体的建基面与坝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m、标号为C20的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沿河流向布置有多根毛细透排水带,每根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上游一端深入库内0.3m~1m;坝体的顶部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上面设置有厚度为0.5m、标号为C5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5~0.45,所使用的骨料为碎石或卵石,粒径为0.01m~0.02m。相邻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间距为2m。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由宽度为0.2m、厚度为0.002 m的PVC软质塑料带制成,所述PVC软质塑料带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001m的毛细导水孔,相邻所述毛细导水孔的中心线间距为0.0015m,在PVC软质塑料带下表面位于每个毛细导水孔的下方沿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与对应毛细导水孔相连通的吸水沟槽,所述吸水沟槽的宽度为0.0003m。所述坝体的顶宽1.5~3.0m,坝体的上游面为直立面,坝体的下游面为坡度为1:0.6~1:0.7的斜面。所述坝体的顶部沿河流向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横断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坝体整体为透水结构,排水效果好;所述毛细透排水带为排水不堵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坝体的透水效果。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含大块石的泥石流或泥流治理工程,也可推广至V形沟道泥石流治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包括底部嵌入河床岩体1内的坝体2;所述坝体2由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无砂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5~0.45,所使用的骨料为粒径均一的碎石或卵石,粒径选择为0.01m、0.015m或0.02m,无沙混凝土浇筑的坝体2孔隙率为15%~25%,坝体2的高度10m,坝体2的顶宽根据设计要求在1.5~3.0m之间选择,坝体2的上游面3为直立面,坝体2的下游面4为坡度为1:0.6~1:0.7的斜面。位于河床岩体1的建基面与坝体2底部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m、标号为C20的普通混凝土垫层5,所述混凝土垫层5上表面沿河流向布置有多根毛细透排水带6,相邻所述毛细透排水带6的间距为2m,每根毛细透排水带6的上游一端深入库内0.3m~1m;坝体2的顶部设置有土工布层7,所述土工布层7上面设置有厚度为0.5m、标号为C5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8。所述毛细透排水带6由宽度为0.2m、厚度为0.002 m的PVC软质塑料带制成,所述PVC软质塑料带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001m的毛细导水孔9,相邻所述毛细导水孔9的中心线间距为0.0015m,在PVC软质塑料带下表面位于每个毛细导水孔9的下方沿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与对应毛细导水孔9相连通的吸水沟槽10,所述吸水沟槽10的宽度为0.0003m。对于有些地区,为满足泄洪要求,可以在坝体2的顶部位于流道中心位置处沿河流向开设有溢流口11,溢流口11根据需要,其横断面形状可以选择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本专利技术的坝体2由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因此坝体2为多孔透水的混凝土结构,排水效果好。其强度可介于C25~C10之间,强度指标完全满足重力坝坝体内混凝土标号的要求。对于某些地区,根据设计的稳定的需要,可在坝体2内向下设置插筋深入岩体1的基岩内。当拦挡坝设在砂砾石基础上时,基底面埋深应大于冻结线0.25m,并大于水流冲深1.0m。由于山洪沟一般纵坡较陡,泥石流为高速挟沙石水流,为满足抗冲磨要求,坝体2顶部的过流面设置厚度为0.5m、标号为C5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8。毛细透排水带6的防堵原理为:吸水沟槽10的宽度为0.0003m,较毛细导水孔9的直径0.001m窄许多,因此,小于0.0003m的细小颗粒进入毛细导管内可随水排出;而大于0.0003m的细小颗粒则不能进入毛细导水孔9内,即不能造成毛细透排水带6的堵塞,且待位于毛细透排水带6的吸水沟槽10四周的土体稳定后,即可形成自然的反滤层,使毛细透排水带6具有自清功能;毛细透排水带6的上游端深入库内0.3m~1m,以达到更好地满足排水拦砂石之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包括底部嵌入河床岩体内的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由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无砂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5%;位于所述河床岩体的建基面与坝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m、标号为C20的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沿河流向布置有多根毛细透排水带,每根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上游一端深入库内0.3m~1m;坝体的顶部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上面设置有厚度为0.5m、标号为C5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包括底部嵌入河床岩体内的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由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无砂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5%;位于所述河床岩体的建基面与坝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m、标号为C20的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沿河流向布置有多根毛细透排水带,每根所述毛细透排水带的上游一端深入库内0.3m~1m;坝体的顶部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上面设置有厚度为0.5m、标号为C5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号为C20的无沙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5~0.45,所使用的骨料为碎石或卵石,粒径为0.01m~0.02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石流拦挡重力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间距为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