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112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设置于下基板上;一上基板;一空气层,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及一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该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um。上述显示装置可减少感测电路层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对检测电路的干扰,进而提高触控检测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人机交互界面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有机发光二级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0LED)显示器作为一种新型显示器,以其面板自行发光及高亮度、高反应速度、低功耗等优点,受到众人青睐,目前应用广泛且未来前景看好。此外,作为新型输入设备,触控屏幕以其更轻薄、更人性化的优势,逐渐取代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装置。触控屏幕使用户在浏览屏幕显示内容的同时进行输入操作,使人机 交流十分便捷准确。因此,触控式屏幕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可携式电子产品。鉴于OLED与触控装置的诸多优点,由二者整合而成的具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器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图I所示为一种传统的触控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I。触控显示器I包括上基板11、下基板12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电容触控部件13、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部件14、封胶层15。上基板11包括用于触摸的上表面111和封装在显示器里面的下表面112。电容触控部件13配置在上基板11的下表面112上,其包括第一导电层131、第二导电层133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绝缘层132。下基板12的内表面121设置有机发光显示部件14,其外表面122裸露于显示器外。有机二极管显示结构14包括空穴注入电极层141、有机发射层142及电子注入电极层143。将触控部件13整合到OLED显示器里可有效的减少显示器I的厚度。然而,该触控结构13的第一导电层131和第二导电层133中间只间隔一层绝缘层132,而绝缘层的厚度一般是小于2um,故第一导电层131与第二导电层133之间会因为距离过近而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实际检测时,除手指和面板之间存在的指触电容之外,还检测到存在于电极层与电极层之间、电极与周围环境之间等其它背景电容。而该背景电容越大,对检测信号的干扰也越大。第一导电层131和第二导电层133之间产生较大的稱合电容构成该背景电容的组成部分,因此,该耦合电容将影响电容触控位置检测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凭借隔离不同方向的感测组件以提供一种具有更高触控检测精度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设置于下基板上;一上基板;一空气层,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以及一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该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um,在一实施中,所述空气层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其中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之上。在一实施中,还包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上。在一实施中,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与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对向设立,且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为5um lOOum。在一实施中,还包括一封胶层,该封胶层胶合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所述有机 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和所述触控结构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在一实施中,所述空气层和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上基板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之上。在一实施中,还包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上。在一实施中,还包括一封胶层,该封胶层胶合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及第二感测电路层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在一实施中,所述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而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上基板的第一表面。在一实施中,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为第一图案导电层,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串行,各该第一触控电极串行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为第二图案导电层,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串行,各该第二触控电极串行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在一实施中,所述的第一图案导电层和第二图案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在一实施中,所述的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层包括一主动组件阵列,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以及—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主动组件阵列上,该有机发光层包括对向电极、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对向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中间层。在一实施中,所述保护层主要是由一绝缘材料所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于下基板上,所述下基板与一上基板对向设立,且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形成一空气层;以及形成一触控结构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之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使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u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层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其中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之上。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一保护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且设置第二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保护层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与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对向设立,且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为5um lOOum。在一实施例中,形成一封胶层以胶合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和所述触控结构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层和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 的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之上。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一保护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且设置第二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保护层上。在一实施例中,形成一封胶层以胶合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及第二感测电路层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设置该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上基板的两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于上基板的第一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层的形成方法包括设置一主动组件阵列于所述下基板上;以及设置一有机发光层于该主动组件阵列上,该有机发光层包括对向电极、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对向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中间层。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设置于下基板上;一上基板;一空气层,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以及一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该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um。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8 TW 100126713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不层,设置于下基板上; 一上基板; 一空气层,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以及 一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结构包括 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该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 2u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其中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层,其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与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对向设立,且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为5um IOOum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封胶层,其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和所述触控结构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和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上基板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层,其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封胶层,其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及第二感测电路层封装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组成的空间内。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位于第一感测电路层和第二感测电路层之间,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第二表面,而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设置于上基板的第一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测电路层为第一图案导电层,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串行,各该第一触控电极串行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感测电路层为第二图案导电层,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串行,各该第二触控电极串行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导电层和第二图案导电层是透明导电层。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