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112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触控感应组件。其中,下基板设置于上基板下方,有机发光组件设置于下基板的上方,而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上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并且触控感应组件采用一单层结构的设计。由此,以达到触控显示装置轻薄化及制程简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合有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平面显示器及触控面板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及使用,并且分别取代了原本传统的影像输出装置(如映像管显示器)及实体击键装置(如键盘、鼠标等)。在平面显示器的部分,目前虽然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主流。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器在显示特性上仍存在有许多问题,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实际应用上相对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市场发展上,众多厂商已逐渐致力于开发研究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0LED)。有机发光显示器在设计架构上无需背光源,主要由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所组成,当有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便会发光。由此,有机发光显示器相对于液晶显示器即具有许多优势,例如轻薄短小、灵敏、可视角度大、可弯曲坐寸ο在有机发光显示器与触控面板整合的技术上,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触控显示装置的剖视架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触控显示装置9包含一触控面板91及一有机发光显示器92,并且透过触控面板91直接外贴于有机发光显示器92,来达到让显示器兼具有触控功能的效果。就具体架构来看,触控面板91是例如为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括一触控基板911、一第一透明导电层912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913。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91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913分别形成在触控基板911的两侧(实际亦可形成在同侧),以进行感测触控信号。有机发光显不器92包含一上基板921、一下基板922及一有机发光组件923。其中,有机发光组件923是堆叠于下基板922的上方,并且有机发光组件923进一步包含一画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层9231、一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9232 以及一对向电极(Counter Electrode)层9233,所谓的中间层9232则例如是包含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等叠层。此外,上基板921进一步再设置于有机发光组件923的上方,并且触控面板91是以贴合方式设置于上基板921的上方。由此,以形成触控显示装置9的整体架构。由上述说明看来,将触控面板整合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之后所形成的触控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及厚度将会增加。此外,在整体制程上,由于要先分别制作触控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之后再进行相互贴合,导致制程上会过于繁杂。因此,对于目前触控显示装置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在触控显示装置的架构上来进行改良设计,将经设计的单层结构的触控感应组件整合于有机发光显示器内,让触控显示装置有效地形成轻薄化的形态,并且让触控显示装置的制程也能更为简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方案,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触控感应组件。其中,下基板是对应于上基板来设置,有机发光组件是设置于下基板的上方,而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于上基板的下方,并且触控感应组件是采用一单层结构的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触控感应组件。其中,下基板是对应于上基板来设置,有机发光组件是设置于下基板的上方,而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于上基板的上方,并且触控感应组件是采用一单层结构的设计。由此,本专利技术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让整合后的触控显示装置得以较为轻薄,容易且方便地应用于各种环境之中。此外,更可以有效地简化触控显示装置的整体制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皆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附图中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触控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感应组件的单层架构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感应组件的单层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屏蔽层的架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偏光层的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彩色滤光层的架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光色转换材料膜的架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屏蔽层的架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偏光层的架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彩色滤光层的架构示意图;及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增设光色转换材料膜的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将经设计过的单层结构的触控感应组件整合于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OLED),让整合后的触控显示装置除了兼具有影像输出及触控输入的功能之外,在架构上更是具有轻薄化的效果。其中,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依据驱动方式大致可分为主动式(Active Matrix,即AM-0LED)及被动式(Passive Matrix, BPPM-0LED)两种,并且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的画素结构图形亦可依实际设计而布局为不同的架构,在此皆非为本专利技术所限制。本说明书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方位关系,对于本说明书的附图而言,触控显示装置的上方较接近观看者,而下方则较远离观看者。请参考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不装置I,包括一上基板11、一下基板12、一有机发光组件13及一触控感应组件14。其中,上基板11及下基板12是相对应的设置,以分别用来承载触控感应组件14及有机发光组件13。另外,在材质方面,上基板11及下基板12分别可采用玻璃、塑料等材质来设计。有机发光组件13是设置于下基板12的上方,并且进一步包含一画素电极(PixelElectrode)层131、一中间层132及一对向电极(Counter Electrode)层133。画素电极层131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设置于下基板12的上方。中间层132是设置于画素电极层131的上方,并且中间层132包含但不限于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 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图皆未示)等叠层的组合,实际亦可依设计而仅上述部分迭层来组合堆叠而成。此外,中间层132可依据有机发光层设计时所选用的材料来决定有机发光组件13自发一白色发射光、一红绿蓝发射光或一蓝色发射光。另外,对向电极层133可例如是一金属电极(如银、镁或钙等),进一步设置于中间层132的上方。整体架构来看,画素电极层131、中间层132及对向电极层133是在下基板12上由下而上依序堆置而成。请参考图2,有机发光组件13可进一步包含一保护层134,用来设置于对向电极层133的上方及/或进一步设置于画素电极层131与下基板12之间。由此以提高有机发光组件13的可靠性,并具有平坦化的效果。触控感应组件14是设置于上基板11的下方,并且触控感应组件14可例如是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上基板;一对应于该上基板的下基板;一有机发光组件,设置于该下基板的上方;及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该上基板的下方,并且该触控感应组件为一单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8 TW 100126712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 一上基板; 一对应于该上基板的下基板; 一有机发光组件,设置于该下基板的上方;及 一触控感应组件,设置于该上基板的下方,并且该触控感应组件为一单层结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感应组件包含多个彼此分隔并列的感应电极,并且每一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的至少一端电性连接一导线。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屏蔽层,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偏光层,设置于该上基板的上方、设置于该上基板与该触控感应组件之间或者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发光组件进一步包含 一画素电极层,设置于该下基板的上方; 一中间层,设置于该画素电极层的上方 '及 一对向电极层,设置于该中间层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发光组件进一步包含 一保护层,设置于该对向电极层的上方及/或设置于该画素电极层与该下基板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决定该有机发光组件自发一白色发射光、一红绿蓝发射光或一蓝色发射光。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的下方,或者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上基板之间,并且该彩色滤光层将该白色发射光转换成三基色发射光。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遮光层,内设于该彩色滤光层或该触控感应组件,用以区隔该三基色发射光。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光色转换材料膜,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的下方,或者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上基板之间,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