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包括滑块、模具套板、压块、横向定位导向块;模具套板上开设有供滑块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在滑块的与U型的滑道侧部相对的部位设具有凸肩,压块固定在该模具套板上并抵压在该滑块的凸肩上;滑块的底部固定有横向定位导向块,滑道的底部开设有与该横向定位导向块相应的横向定位槽;其中,所述凸肩为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侧滑条。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滑块侧面与滑道之间的配合面为侧滑条与滑道侧面之间的接触面,大大减小了滑块与滑道之间的接触面面积,降低了滑块的滑动阻力,同时,滑块侧面与滑道之间的定位面积减小,易于定位。(*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缸体壳体等较大的汽车压铸件,气密性和组织致密性要求非常 严格,生产工艺中具有高温、高速、高压的特点,采用增压压力在80-110MPa之间,对于具有较多滑块机构的模具来说,其强度和结构工艺性 要求都非常高。现有的模具滑块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滑块1 、模具套板2 、压块3 、 耐磨板4、横向定位导向块5;滑块l的横截面呈凸字型,模具套板2上开 设有供该滑块1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20;该滑道20的底部镶嵌有耐磨 板4 ,以防滑块1的滑行对该滑道20的磨损;滑块1的底部固定有横向定位 导向块5 ,滑道20的底部开设有与该横向定位导向块5相应的横向定位槽 21,有效避免滑块l在滑行过程的横向位移;压块3固定在该模具套板2上 并抵压在该滑块1的凸肩上,限制了滑块1向远离该滑道20方向的串动。这 种模具滑块机构存在结构强度不足、滑动阻力大、定位精度差、排渣不畅等 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模具生产5000件左右的产品后,模具产生较大 磨损,滑块的配合间隙等条件,已达不到设计要求,生产中会不断出现飞 边、铝屑进入到滑块机构中,造成卡死的情况,模具故障率高,使生产不能 正常连续进行,不能满足生产任务要求。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如图1所示,压块3的高度与模具套板2的顶部 平齐,滑块l的上半部没有支撑,滑块l的下半部两侧仅有压块3支撑,比 较单薄,长期生产会产生变形,使滑块1的导向部位拉伤或卡死,既增加了 模具故障率,又縮短了模具寿命。滑动阻力大和定位精度差问题如图1所示,这种模具滑块机构的滑块 1与压板3及滑道20的两侧面和底面均为面接触,滑块滑动阻力较大,模具 在连续生产中磨损严重,縮短了模具寿命,并且由于定位面积太大,因加工精度影响,存在定位精度差问题。排渣不畅的问题如图1所示,这种模具滑块机构中,滑块l的左右侧 面、底面与模具套板2之间的配合面积大,在压铸生产过程中,飞边、铝屑 会因压縮空气吹或自然下落等,进入模具套板2与滑块1之间的配合面,不 能顺利排出,连续生产中会卡在滑块l的配合面上,进而影响定位及模具合 模到位,严重则造成模具卡死或飞料,使生产无法进行以致停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行阻力小、易于定位滑块的压铸模具的 滑块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包括 滑块l、模具套板2、压块3、横向定位导向块5;模具套板2上开设有供 该滑块1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20;在滑块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侧部相对的部位设具有凸肩,压块3固定在该模具套板2上并抵压在 该滑块l的凸肩上;滑块1的底部固定有横向定位导向块5 ,滑道20的底部开设有与该横向定位导向块5相应的横向定位槽21;其中所述凸肩为固定在所述滑块1上的侧滑条ll。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滑块l的底面上固定有底滑条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底滑条12的数 量为二根,分别分布在所述横向定位导向块5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压块3的高度 高于所述模具套板2的顶面且低于所述滑块1的顶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模具套板2上 位于所述压块3外侧的部位固定有支撑该压块3的支撑板6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侧滑条ll的底 面、所述滑道20的底壁及邻近底壁的侧壁、所述滑块1的侧壁围成侧排渣槽 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滑道20的壁上 开设有排渣槽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排渣槽23沿所述滑块1的滑行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排渣槽23开设在所述滑道20的底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排渣槽23开设 在所述滑道20的邻近两侧壁的底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固定在滑块上的侧滑条成为滑块的凸肩,滑块侧面与滑道之间的配合面为侧滑条与滑道侧面之间 的接触面,这样,大大减小了滑块与滑道之间的接触面面积,降低了滑块的 滑动阻力,同时,滑块侧面与滑道之间的定位面积减小,易于定位。另外, 在滑块的底面固定有底滑条,进一步减小了滑块与滑道之间的接触面面积, 使滑块滑动阻力进一步减小。又由于在滑道的壁上开设有排渣槽,这样,在 压铸生产过程中,飞边、铝屑会因压縮空气吹或自然下落进入排渣槽,不会 进入模具套板与滑块之间的配合面而影响模具定位及模具合模到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技术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包括滑块l、模具 套板2、压块3、横向定位导向块5、支撑板6、侧滑条ll、底滑条12。模具套板2上开设有供该滑块1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20;在滑块 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侧部相对的部位设具有凸肩,滑块1的底部固定有 横向定位导向块5 ,横向定位导向块5固定在滑块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 的底部相对的部位;滑道20的底部开设有与该横向定位导向块5相应的横向 定位槽21,这样限制了滑块1在滑行过程的横向位移;固定在滑块l的两侧 面上有侧滑条ll,侧滑条ll形成滑块l的凸肩,压块3固定在该模具套板2 上并抵压在侧滑条ll所形成的凸肩上,限制了滑块1在滑行过程向远离该滑 道20方向的串动,压块3的高度高于模具套板2的顶面且低于滑块1的顶 面,模具套板2上位于压块3外侧的部位固定有支撑该压块3的支撑板6 ,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模具的滑块机构的结构强度,可以使模具的滑块1在承受 大的压射冲击时有足够的支撑,防止滑块1动荡及模具其他结构变形,延长 模具的使用寿命。侧滑条11的底面与滑道20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避空,即侧滑条ll的底 面、滑道20的底壁及邻近底壁的侧壁、滑块1的侧壁围成侧排渣槽24;在滑 道20的邻近两侧壁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排渣槽23,该排渣槽23沿滑块1的滑 行方向延伸;这样,在压铸生产过程中,飞边、铝屑会因压縮空气吹或自然 下落进入侧排渣槽24和排渣槽23,不会进入模具套板2与滑块1之间的配合面而影响模具定位及模具合模到位。滑块1的底面上固定有底滑条12,该底滑条12的数量为二根,分别分布 在横向定位导向块5的两侧,采用这样结构后,滑块1与滑道20的底面的配 合面仅是底滑条12与滑道20的底面的接触面,滑块1与滑道20的侧面的配合 面仅是侧滑条11与滑道20的侧面的接触面,大大减小了滑块1与滑道20之间 的接触面面积,降低了滑块l的滑动阻力,同时,滑块1与滑道20之间的定 位面积减小,易于定位。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包括滑块(1)、模具套板(2)、压块(3)、横向定位导向块(5),模具套板(2)上开设有供该滑块(1)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20);在滑块(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侧部相对的部位设具有凸肩,压块(3)固定在该模具套板(2)上并抵压在该滑块(1)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具的滑块机构,包括滑块(1)、模具套板(2)、压块(3)、横向定位导向块(5),模具套板(2)上开设有供该滑块(1)滑行的横截面呈U型的滑道(20);在滑块(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侧部相对的部位设具有凸肩,压块(3)固定在该模具套板(2)上并抵压在该滑块(1)的凸肩上;横向定位导向块(5)固定在滑块(1)的与所述U型的滑道(20)的底部相对的部位,滑道(20)的底部开设有与该横向定位导向块(5)相应的横向定位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为固定在所述滑块(1)上的侧滑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继鹏,潘松茂,邬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