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单体电池(1),每个单体电池(1)包括有电池外壳(2),所述电池外壳(2)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电芯(3);所述电池电芯(3)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导热膜(4),所述绝缘导热膜(4)上设置有加热部件(5);所述电池电芯(3)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部件(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其可以有效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全面热管理,对于在不同使用温度环境下的电池系统,对应采用加热处理和散热处理,使保证电池电芯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从而保证电池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耗竭、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环境的日趋恶化,各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关键在于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源技术,传统的电池产品难以满足汽车对寿命、动力性能的要求,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在于动力电池系统,对于电池产品,其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被认为最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并形成产业化。然而,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其普遍面临电池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电池容量有限、电池使用寿命短和可靠性低等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同温度使用状态下表现的比容量、比能量和安全可靠性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传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仅针对电池系统的异常使用状态进行采样处理和管理控制,往往忽略了制约电池系统安全性和电性能的热管理控制。传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普遍采用简单的空气循环方式进行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且只能进行电池系统的散热处理,而缺少对于电池系统的加热管理。正是由于传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不全面性以及简单散热处理的不均匀性,因此,造成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内部的电芯工作温度不同,随着时间的积累,电池系统内具有的不同电池电芯之间的物性差异将越加明显,从而使得多个电芯之间的一致性逐渐恶化,最终严重影响到电池组的整体电性能,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并且缩短整个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使得电池系统经常没有达到预期寿命就提前失效。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其可以有效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全面热管理,对于在不同使用温度环境下的电池系统,对应采用加热处理和散热处理,使得电池系统无论处于高温还是低温环境下,都可以保证系统内部的电池电芯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从而保证电池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使得电池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命以及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其可以有效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全面热管理,对于在不同使用温度环境下的电池系统,对应采用加热处理和散热处理,使得电池系统无论处于高温还是低温环境下,都可以保证系统内部的电池电芯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从而保证电池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使得电池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有利于广泛地生产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包括有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电芯;所述电池电芯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导热膜,所述绝缘导热膜上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电池电芯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部件。其中,所述加热部件为平面螺旋形状的加热丝。其中,所述加热部件放置于两层绝缘导热膜之间。其中,所述加热部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电源输入线,所述电源输入线与加热电源相连接。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具有风道间隙。 其中,所述风道间隙中安装有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连接有散热电源。其中,每个单体电池上还还包括有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其中温度采集单元,安装于每个单体电池表面,用于实时检测获得单体电池表面的温度,然后发送给温度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采集单元、加热电源、散热电源相连接,用于将所收到的检测温度值与预先设置的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向加热电源或者散热电源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加热电源和散热电源。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其可以有效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全面热管理,对于在不同使用温度环境下的电池系统,对应采用加热处理和散热处理,使得电池系统无论处于高温还是低温环境下,都可以保证系统内部的电池电芯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从而保证电池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使得电池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有利于广泛地生产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中电池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中电池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中加热部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中加热部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中推荐绝缘导热膜与加热部件之间的配合结构透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控制框图;图中1为单体电池,2为电池外壳,3为电池电芯,4为绝缘导热膜,5为加热部件,6为散热部件,7为风道间隙,8为电源输入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可以对电动汽车的整个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所包含的多个电池模块以及每个电池模块中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可以保证电池系统始终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由多个电池模块一起组成整个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参见图I、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单体电池1,每个单体电池I包括有中空的电池外壳2,所述电池外壳2内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池电芯3。在本技术中,参见图I、图2所示,每个所述电池电芯3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导热膜4,所述绝缘导热膜4紧贴于所述电池电芯3的正面表面。所述绝缘导热膜4·上设置有加热部件5 (例如加热电阻丝),通过将加热部件5放置在绝缘导热膜4上,以确保本技术提供的热管理装置以及其内单体电池电芯的绝缘性和温度均匀性。在本技术中,参见图I、图2所示,所述电池电芯3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部件6(例如散热片),任意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I之间具有风道间隙7。对于本技术,具体实现上,所述风道间隙7中安装有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连接有散热电源,在散热电源的驱动下,散热风扇在所述风道间隙7中形成气流,散热风扇将控制风道间隙7中的空气流动,同时通过散热部件(即散热片)将电池内部温度扩散到电池的外部,从而本技术通过散热风扇和散热部件(即散热片)一起,可以有效、快速地对本技术电池系统中具有的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散热。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散热电源具体可以为外部供电电源和/或者电池系统自身。具体实现上,所述散热电源优选为电池系统自身或者电池系统中的多个电池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述加热部件5可以为加热电阻丝、加热金属带、加热金属线等各种形式的具有加热功能的部件,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具体的形式,并且根据电池系统的加热要求来确定加热金属丝或者金属带的长度、厚度或者直径。参见图3、图4、图5,具体实现上,所述加热部件5优选为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优选为平面螺旋形状的加热丝,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弯曲形状的加热丝,加热丝的具体形状、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单体电池(1),每个单体电池(1)包括有电池外壳(2),所述电池外壳(2)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电芯(3);所述电池电芯(3)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导热膜(4),所述绝缘导热膜(4)上设置有加热部件(5);所述电池电芯(3)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彩秋,汤曦东,张万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好万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