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048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由至少一根排胶管、通风管和连接管组成;所述通风管下端与窑炉炉顶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侧边连通;所述排胶管竖直设于所述窑炉上方。通过将烧结窑炉的排胶管与通风管分离,排胶管与通风管呈一定角度或排胶管与通风管平行,且之间由一与通风管呈10-90°的连接管相连,使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沿排胶管排出,不会凝结在通风管的管壁上使通风受阻而增加通风风机的能耗,更不会使胶体回流阻塞排胶孔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烧结窑炉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
技术介绍
圆板型陶瓷电容器生产工艺,一般是将原材料粉料通过模具压成圆柱的形状,经过高温烧结,转变为电容器陶瓷,再经过涂覆、烧渗的方式在陶瓷上安装电极,成为陶瓷电容器芯片,电容器芯片焊接引线后,外层包裹绝缘物质,成为最终看到的陶瓷电容器成品。烧成阶段,圆柱形生片需在高温1200左右恒温几个小时,最终成瓷。为保证电容器粉料的分散性、流动性和成型性能,电容器瓷粉中需加入分散剂、粘合剂、脱模剂等添加物,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有机纤维素。添加剂在进入窑炉500°C以上区域时添加剂将剧烈燃烧,在陶瓷生片中留下气孔,影响最终陶瓷性能,添加剂必须在500°C以下挥发完全,因此在窑炉500°C以下温度曲线被称作排胶曲线,专门用于排除添加剂,在窑炉前段顶端,安装了一·系列排风管,用于不同温度下添加剂的排出。如图I所示,当前通用的排胶管一般是直三通,呈“卜”字形,胶体沿窑炉I顶部竖直设置的通风管2排出,侧边短管3可调节其自身通风面积,通过改变侧边短管3分流的抽气量,达到改变竖直通风管2处排胶风力大小的作用。然而,在窑炉I排胶时,由于炉内温度较高,甘油等胶体呈气态,经通风管2排出,而通风管2管道温度较低,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凝结在管壁上,经较长时间后,管壁粘结液态胶体过多,致使通风受阻,从而加大了通风风机的能耗,同时由于通风管2是竖直设于窑炉I的顶端,严重情况下,胶体回流,阻塞排胶孔,导致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通风顺畅、胶体不会回流、且应用效果好的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通过将烧结窑炉的排胶管与通风管分离,排胶管与通风管呈一定角度或排胶管与通风管平行,且之间由一与通风管呈10-90°的连接管相连,使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沿排胶管排出,不会凝结在通风管的管壁上使通风受阻而增加通风风机的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由至少一根排胶管、通风管和连接管组成;所述通风管下端与窑炉炉顶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侧边连通;所述排胶管竖直设于所述窑炉上方。优选的,所述排胶管与所述通风管之间呈10-80°倾斜,且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通风管呈10-90°夹角连接。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与所述排胶管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排胶管下面设有回收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烧结窑炉的排胶管与通风管分离,排胶管与通风管呈一定角度或排胶管与通风管平行,且之间由一与通风管呈10-90°的连接管相连,使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沿排胶管排出,不会凝结在通风管的管壁上使通风受阻而增加通风风机的能耗,更不会使胶体回流阻塞排胶孔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今的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I所公开的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I.窑炉2.通风管3.短管4.排胶管5.连接管6.回收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烧结窑炉的排胶管与通风管分离,排胶管与通风管呈一定角度或排胶管与通风管平行,且之间由一与通风管呈10-90°的连接管相连,使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沿排胶管排出,不会凝结在通风管的管壁上使通风受阻而增加通风风机的能耗。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如图2所示,由一根通风管2、排胶管4和连接管5组成;所述通风管2下端与窑炉I炉顶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5 —端连通;所述连接管5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4侧边连通;所述排胶管4竖直设于所述窑炉I上方。其中,所述排胶管4与所述通风管2之间呈一定角度的倾斜,且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所述连接管5与通风管2也呈一定角度连接;所述排胶管4下面设有回收盒6。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排胶效果,所述排胶管4与所述通风管2之间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0-80° ;所述连接管5与通风管2连接倾斜角度优选为10-90°。本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的排胶原理是如图I所示,在窑炉I排胶时,由于炉内温度较高,甘油等胶体呈气态,经通风管2排出,沿连接管5进入排胶管4,而排胶管4温度较低,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凝结在排胶管4的管壁上,经较长时间后,管壁粘结液态胶体过多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液态胶体将沿管壁的下半段下滴,由于排胶管4是竖直设于窑炉I的炉顶上方,且下面设有回收盒6,液态胶体便落入回收盒6内。而通风管2的管壁和排胶管4的上半段不会有太多的液态胶体,因此,就不会使通风受阻,也不会加大通风风机的能耗,更不会出现胶体回流,阻塞排胶孔,导致质量问题的情况出现。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由一根通风管2、排胶管4和连接管5组成;所述通风管2下端与窑炉I炉顶竖直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5 —端垂直连通;所述连接管5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4侧边垂直连通;所述排胶管4竖直设于所述窑炉I上方,且其下面设有回收盒6。其工作原理如实施例1,所不同之处在于通风管2和排胶管4相互平行,且连接管5垂直连接与它们之间,因此,炉内排出的气态胶体在经过通风管2到达连接管5,再到达排胶管4时,会受到两次阻挡而减速,加上排胶管4离炉体较远温度较低,会将气态胶体快速冷却变成液态胶体落入回收盒6内。另外,所述的排胶管4和连接管5也可以是一根以上,在此将不用做特别的限定,这些同样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烧结窑炉I的排胶管4与通风管2分离,排胶管4与通风管2呈一定角度或排胶管4与通风管2平行,且之间由一连接管5与通风管2相连,使胶体遇冷后恢复液态沿排胶管4排出,不会凝结在通风管2的管壁上使通风受阻而增加通风风机的能耗,更不会使胶体回流阻塞排胶孔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根排胶管、通风管和连接管组成;所述通风管下端与窑炉炉顶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侧边连通;所述排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烧结窑炉排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根排胶管、通风管和连接管组成;所述通风管下端与窑炉炉顶连通,其上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胶管侧边连通;所述排胶管竖直设于所述窑炉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