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02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铸机的扇形段。通过辊缝调节装置用四连杆机构连接上、下框架;在上、下框架之间连接导向机构。当需要辊缝调节时,固定在上框架的液压缸中的活塞运动,与活塞杆连接的辊缝调节装置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四连杆机构及导向机构进行辊缝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以广泛应用在连铸机中。(*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成型
,公开了连铸机的一种扇形段
技术介绍
扇形段是连铸机中的一种重要设备,从结晶器出来的铸坯经过弯曲段到达扇形段后,铸坯在扇形段中坯壳继续增长,直至铸坯完全凝固。扇形段辊缝调节的方式为,四个液压缸通过辊缝调节机构,实现辊缝的调节。一种扇形段,其辊缝调节下方为三角形机构,当液压缸升降不同步时,三角形机构可以发生偏斜,防止辊缝调节过程中损坏液压缸和轴。但当三角形机构发生偏斜时,上框架也发生倾斜,容易损坏周围设备,对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形段,该设备能够防止液压缸不同步时对液压缸和轴造成损坏;同时可以使扇形段上框架在辊缝调节中更加稳定可靠,防止液压缸在不同步时上框架发生倾斜,损坏周围设备。本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通过辊缝调节装置用四连杆机构连接上、下框架;在上、下框架之间分别连接导向机构。当需要辊缝调节时,固定在上框架的液压缸中的活塞运动,与活塞杆连接的辊缝调节装置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四连杆机构及导向机构进行辊缝调节。本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以广泛应用在连铸机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导向机构的示意图图中件1是上框架,件2是下框架,件3是四连杆机构,件4是辊缝调节装置,件5是带位置传感器的液压缸(件5-1是液压缸,件5-2是位置传感器),件6是导向机构(件6-1是导向支架,件6-2是导向板,件6-3是垫片组),件7是上驱动辊压下装置,件8是辊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四连杆机构3通过辊缝调节装置4与上框架1、下框架2相连,带位置传感器的液压缸5固定在上框架1上,液压缸中的活塞杆与辊缝调节装置4连接,导向机构6由导向支架6-1、导向板6-2和垫片组6-3组成,导向支架6-1分别焊接在上框架1、下框架2上,导向支架6-1上通过垫片组6-3安装导向板6-2,上框架1上安装上驱动辊压下装置7,上框架1、下框架2上安装辊子8。当需要辊缝调节时,固定在上框架1的带位置传感器的液压缸5中的活塞运动,与活塞杆连接的辊缝调节装置4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四连杆机构3及导向机构6进行辊缝调节。本技术的辊缝调节装置4采用四连杆机构3,保证在液压缸不同步时不会对液压缸和轴造成损坏;导向机构6使扇形段上框架1在辊缝调节中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可以防止液压缸在不同步时上框架1发生倾斜,损坏周围设备;带位置传感器的液压缸5可以对扇形段实现远程调整辊缝,同时具有辊缝调节装置,也可实现对辊缝的手动调节;当液压缸不带位置传感器时,利用辊缝调节装置,也可在不带轻压下的连铸机上使用。本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以广泛应用在连铸机中。权利要求1.一种扇形段,主要由上框架(1)、下框架(2)、辊缝调节装置(4)、液压缸(5-1)、上驱动辊压下装置(7)、辊子(8)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辊缝调节装置(4)用四连杆机构(3)连接上框架(1)、下框架(2);在上、下框架之间连接导向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液压缸(5-1)上安装位置传感器(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段,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6)由导向支架(6--1)、导向板(6-2)和垫片组(6-3)组成,导向支架(6-1)上通过垫片组(6-3)安装导向板(6-2)。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成型
,公开了一种连铸机的扇形段。通过辊缝调节装置用四连杆机构连接上、下框架;在上、下框架之间连接导向机构。当需要辊缝调节时,固定在上框架的液压缸中的活塞运动,与活塞杆连接的辊缝调节装置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四连杆机构及导向机构进行辊缝调节。本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以广泛应用在连铸机中。文档编号B22D11/12GK2865930SQ20062010985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秦文彬, 曾珊, 彭晓华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形段,主要由上框架(1)、下框架(2)、辊缝调节装置(4)、液压缸(5-1)、上驱动辊压下装置(7)、辊子(8)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辊缝调节装置(4)用四连杆机构(3)连接上框架(1)、下框架(2);在上、下框架之间连接导向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彬曾珊彭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