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与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973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与汽车,其中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包括位于汽车的后排座椅的后方并固定于汽车的后地板上的横梁,横梁突出于后地板的上表面并与后排座椅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当汽车发生追尾或倾覆等交通事故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可以抵抗行李箱内物品对汽车座椅靠背的冲击,避免后排座椅靠背直接遭受冲击,从而确保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安全;同时提高了整车后部的刚度、模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因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后部强度得到大大加强,抗冲击效果更好,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专门适用于车辆的座椅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与汽车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的保障后排乘员的安全,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对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15083-2006)》对汽车的座椅靠背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汽车座椅没有针对行李箱内物品对汽车座椅靠背的冲击设置抵御结构,而通常是靠汽车座椅靠背自身强度的增加来防止这种冲击。上述方式一方面导致了后排座椅成本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当行李箱内物品来的冲击力作用于汽车座椅靠背时,车身其它部件不能分担这种冲击力,冲击力需要全部由汽车座椅靠背来消化,往往会对乘客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这种方式的抗冲击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很好的保护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抵抗行李箱内物品对汽车座椅靠背的冲击的,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客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与汽车。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所述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汽车的后排座椅的后方并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后地板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突出于所述后地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后排座椅平行。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梯形。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后地板组成一个内部包括空腔的密封结构,所述空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汽车的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所述横梁包括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弯折处的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横板成钝角连接并向后延伸的平板、与所述平板成钝角连接的第二横板,所述平板与所述后地板的后端平行,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后方并固定于所述后地板的后端的表面,所述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本技术的汽车,包括后地板、左后轮罩内板、右后轮罩内板、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右后上支撑板、后搁板以及左后上支撑板,还包括后排座椅加固装置,所述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汽车的后排座椅的后方并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后地板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突出于所述后地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后排座椅平行。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右端的前侧面,所述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左端的前侧面,所述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与所述右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右后上支撑板与所述后搁板连接,所述后搁板与所述左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左后上支撑板与所述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连接,所述横梁、所述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所述右后上支撑板、所述后搁板、所述左后上支撑板、所述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合围成四边形的框架。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后地板组成一个内部包括空腔的密封结构,所述空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汽车的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横梁包括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弯折处的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横板成钝角连接并向后延伸的平板、与所述平板成钝角连接的第二横板,所述平板与所述后地板的后端平行,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后方并固定于所述后地板的后端的表面,所述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板上。·当汽车发生追尾或倾覆等交通事故时,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可以抵抗行李箱内物品对汽车座椅靠背的冲击,避免后排座椅靠背直接遭受冲击,从而确保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安全;同时提高了整车后部的刚度、模态。本技术的汽车因为安装了本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后部强度得到大大加强,抗冲击效果更好,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客。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汽车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的安装位置与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图3为图I的A-A剖面图,示出了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的横梁与后地板以及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的固定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包括后地板I、左后轮罩内板10、右后轮罩内板3、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5、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9、右后上支撑板6、后搁板7以及左后上支撑板8。本技术的汽车还包括本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本技术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包括位于汽车的后排座椅的后方并固定于汽车的后地板I上的横梁4。横梁4可以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后地板I上。横梁4突出于后地板I的上表面并与后排座椅(图中未示出)平行。当发生追尾或倾覆等交通事故时,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的横梁可以抵抗行李箱内物品对汽车座椅靠背的冲击,避免后排座椅靠背直接遭受冲击,从而确保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安全。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横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后轮罩内板10、右后轮罩内板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横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于左后轮罩内板10上以及右后轮罩内板3上。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5连接于横梁4的右端的前侧面,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9连接于横梁4的左端的前侧面。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5与右后上支撑板6连接。右后上支撑板6与后搁板7连接。后搁板7与左后上支撑板8连接。左后上支撑板8与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9连接。横梁4、右后轮罩下部支承板5、右后上支撑板6、后搁板7、左后上支撑板8、左后轮罩下部支承板9合围成一个封闭的四边形的框架。这种封闭的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以及较强的抗扭转能力,由此更好的保护汽车后排座椅上的乘客。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横梁4的横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横梁4与后地板I组成一个内部包括空腔40的密封结构,其中,空腔40的延伸方向与横梁4的延伸方向相同。这种包括空腔40的密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横梁4的抗冲击性,同时增强了车身的抗扭转能力。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横梁4与汽车的后排座椅中间固 定支架2连接在一起。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2焊接于横梁4的中段。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2用于固定安装后排座椅靠背。横梁4对后排座椅靠背提供坚固有力的支撑,有效地保证了后排座椅靠背的固定点的强度。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中,横梁4包括固定连接于后地板I的弯折处的第一横板41、与第一横板41成钝角固定连接并向后延伸的平板42、与平板42成钝角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板43。平板42与后地板I的后端平行,第二横板43位于第一横板41后方并固定于后地板I的后端的表面,后排座椅中间固定支架2连接于第一横板41上。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以及汽车的有益效果为(I)提高了汽车的后排座椅靠背的抗冲击能力;(2)降低了对后排座椅靠背的强度的设计要求,从而降低了后排座椅的生产成本;(3)提高了整车后部的刚度、模态;(4)降低了后搁板与后轮罩搭接处开裂的风险;(5)整体结构优化合理,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本技术的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是在后排座椅后下方的后地板上横梁结构,它与后地板形成封闭结构,与周边钣金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很好地满足了国标GB15083-2006中后排座椅靠背冲击试验对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加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汽车的后排座椅的后方并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后地板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突出于所述后地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后排座椅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武魏玉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