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桂荣专利>正文

真空吸排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724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炼钢领域中用于排除钢包内钢液表面熔渣的装置。主要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以及真空泵、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真空吸渣室,其上部连接真空管道,下部安装吸渣管道和排渣管道,并且排渣管道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的吸渣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有效地排除钢包中的漂浮熔渣、降低了钢水除渣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改善了炼钢工作环境,提高了炼钢质量。(*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炼钢领域中用于排除钢包内钢液表面熔渣的装置。炼钢炉内的冶炼终渣在未采取有关措施的情况下,出钢过程中会大量进入钢包,漂浮在钢水表面,因含有大量的FeO和P2O5等有害成份,对钢水炉后处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减少钢包携带冶炼终渣,是炼钢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课题。国内目前用于减少钢水终渣的方法,一是采用挡渣球等装置,在钢水出炉前将钢渣挡在炉内,使钢渣不跟随钢水进入钢包。挡渣装置若采用机械投放入炉,则设备庞大、投资高、现有钢厂的旧厂房受条件限制,而难以安装,人工投放则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并且投放成功率低,常不能有效阻止钢渣进入钢包。采用机械或人工扒除钢包内的钢渣,由于钢渣漂浮在钢水表面,机械动作不灵活,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差,因而故障多。人工扒渣同样存在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目前还采用了一种倒包法,但在倒包处理过程中,钢水以及钢水温度损失大,耐火材料消耗高,并且延长了钢水的处理周期,故而未能广泛采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真空虹吸技术,排除钢包中的漂浮熔渣,解决精炼钢包的除渣问题。并且在除渣过程中要达到除渣效率高,过程快,钢水损失少,减少钢水温度损失的要求。附图科1是本技术的示意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本技术是这样设计的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上下联臂、管道以及真空泵、真空调节阀等组成的真空吸排渣机,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由上下联臂铰接的真空吸渣室1,其上部接真空管道12,下部安装吸渣管道13和排渣管道14,排渣管道14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13的吸渣口。在排渣管道14上还设计了一个排渣控制阀9。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开动升降机构5将真空吸渣室1提升到一定高度,开动旋转机构10送真空吸渣室1到工作点,调整升降机构5使吸渣管道13进入钢包中漂浮的渣液面,排渣管道14对准渣盆,开动气缸3带动联杆4关闭排渣控制阀9,启动真空泵真空吸渣室内抽至规定的真空度,由于设计时强调了排渣口低于吸渣口,此时开启排渣控制阀9,渣液连续排放到渣盆内,当渣液排放完毕时,吸渣口贯通大气,真空吸渣室的真空自然破坏,吸渣停止、工作完毕。启动升降机构5将真空吸渣室1提升到一定高度,旋转机构10将真空吸渣室1转回原位清理待用。本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钢包中的浮渣,降低了钢水处理过程中铁合金消耗,延长钢包耐火材料内衬的使用寿命,并且钢水和钢水温度损失少。采用真空吸排渣机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炼钢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炼钢质量。附图1、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如下1、真空吸渣室;2、上联臂;3、气缸;4、联杠;5、升降机构;6、下联臂;7、配重;8、主轴;9、排渣控制阀;10、旋转机构;11、机座;12、真空管道;13、吸渣管道;14、排渣管道。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吸排渣机,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上下联臂、管道以及真空泵、真空调节阀组成,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由上下联臂铰接的真空吸渣室1,其上部接真空管道12,下部安装吸渣管道13和排渣管道14,并且排渣管道14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13的吸渣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排渣机,其特征在于排渣管道14上设有一个排渣控制阀9。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炼钢领域中用于排除钢包内钢液表面熔渣的装置。主要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以及真空泵、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真空吸渣室,其上部连接真空管道,下部安装吸渣管道和排渣管道,并且排渣管道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的吸渣口。本技术能快速、有效地排除钢包中的漂浮熔渣、降低了钢水除渣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改善了炼钢工作环境,提高了炼钢质量。文档编号B22D43/00GK2255324SQ95241018公开日1997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唐桂荣 申请人:唐桂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排渣机,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上下联臂、管道以及真空泵、真空调节阀组成,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由上下联臂铰接的真空吸渣室1,其上部接真空管道12,下部安装吸渣管道13和排渣管道14,并且排渣管道14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13的吸渣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桂荣
申请(专利权)人:唐桂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