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锭用正反内双锥度保温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72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内双锥度保温帽。其特点是帽内部有一个倾斜角,使得帽内部变得上大下小,增加了上部容积,从而改善了钢锭的补缩能力,减少了钢锭偏折。并且此保温帽有利于脱模工艺操作,特别是对无脱模机车间来说,钢锭头部可不插钢环,可显著的改善钢锭头部热工。采用本保温帽,帽容比可降低0.5~1%,钢锭成坯率可提高0.5~1%。(*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浇涛钢锭的保温装置。铸锭保温帽用于镇静钢钢锭头部钢液的保温,以填充锭本体钢液结晶过程中的凝固收缩,改善钢锭偏析与疏松,减少钢锭切头损失,并且有利于脱锭工艺。目前采用的传统帽型有单正锥度型、双正锥度型、等。其共同不足是帽容比较高,钢锭切头仍较多,而且有些钢种的偏析还可延伸到锭本体,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保温帽型已成为铸锭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双锥度保温帽,通过对帽型的整体优化,缩小了帽容比,减少了钢锭切头,提高了钢锭的成坯率。本设计所采用的方案与传统方案相反,采用正反内双锥度型,帽顶部形状可以是园形、方形、矩形或椭园形。装绝热板于帽上部反锥度部分,上部内锥度的倾斜角α在0~7°之间。帽壳上部也可不做成锥度形,而做成直形,按本技术的设计要求,就要通过绝热板上下的厚度不同,使内部形成倾斜角α。总之在保温帽内带有倾斜角α是本技术的实质性特征。对于保温帽下部的锥度形状可根据钢锭模的实际情况而设计,根据需要在两锥度之间还可加过渡带。其设计尺寸的改变不影响保温帽的工作效果。在保温帽的两端装有轴耳。本保温帽型与已有的保温帽型相比,帽内部变得上大下小,增加了上部容积,其突出优点是改善了钢锭的补缩能力,减少了钢锭的偏析。还有利于钢锭脱模工艺操作,特别是对无脱模机车间来说,钢锭头部可以不插钢鼻,可显著地改善钢锭头部热工。采用本技术帽容比可降低0.5~1%,钢锭的成坯率可提高0.5~1%。附图说明图1、2分别是正反内双锥度保温帽的主视图和俯视图,(1)是保温帽壳,(2)是保温帽的轴耳。α即内部倾斜角。此保温帽壳用铸铁制成,顶部截面为方形,见附图的俯视图,上口尺寸为550×550毫米,下口760×760毫米,整个帽高340毫米,两轴耳长150毫米。帽容比为10%,α角6.52°。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钢锭保温的保温帽,其特征是整个帽体的内部是正反双锥度型,内部倾斜角α为0~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帽,其特征是,其顶部形状可以是园形,椭园形、方形和矩形。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内双锥度保温帽。其特点是帽内部有一个倾斜角,使得帽内部变得上大下小,增加了上部容积,从而改善了钢锭的补缩能力,减少了钢锭偏折。并且此保温帽有利于脱模工艺操作,特别是对无脱模机车间来说,钢锭头部可不插钢环,可显著的改善钢锭头部热工。采用本保温帽,帽容比可降低0.5~1%,钢锭成坯率可提高0.5~1%。文档编号B22D7/10GK2055417SQ89209658公开日1990年4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薛志明, 王丹群, 王殿成, 卢凤云, 薛钢, 胡林, 陶军, 王壮, 王颖辉, 关勇, 解英春, 任福林, 陈守先, 迟保安, 许云安, 张崇真, 刘曙光, 谭和平, 王久泉 申请人:鞍山钢铁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锭保温的保温帽,其特征是整个帽体的内部是正反双锥度型,内部倾斜角α为0~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明王丹群王殿成卢凤云薛钢胡林陶军王壮王颖辉关勇解英春任福林陈守先迟保安许云安张崇真刘曙光谭和平王久泉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铁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