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有志专利>正文

连铸中间包冲击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71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连铸中间包冲击槽,由外形、大小和厚度与中间包冲击区相适应、顶部敞口的整体预制件构成,冲击槽壳体底部厚度大于其周边侧墙厚度,拉钢侧墙的高度与其它部位墙体高度相适配,侧墙之间的内转角连接处为加强角或圆弧角;所述冲击槽的平面外形与中间包冲击区的形状相适配,其内腔平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冲刷、耐侵蚀、不沾包、无污染、修包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外形大小与中间包冲击区相适应、嵌入冲击区即可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炼钢行业连续铸钢用的中间钢水包,具体涉及一种嵌装在中间包冲击区的中间包冲击槽。
技术介绍
在转炉炼钢中,连铸生产往往受中间包使用寿命的限制,而中间包的钢水冲击区,特别是其底部,是最容易受钢水冲刷而损坏的部位,冲击区一旦坏损,极易发生中间包穿漏事故。我国目前钢铁厂连铸用中间包的冲击区,普遍采用砌筑绝热板或涂覆镁质内衬涂料的方式构建冲击区,不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而且使用寿命也远低于中间包其它部位,造成耐火材料的极大浪费,致使连铸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中间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刷、耐侵蚀、不沾包、无污染、修包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外形大小与中间包冲击区相适应、嵌入冲击区即可使用的整体预制构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连铸中间包冲击槽,由外形、大小和厚度与中间包冲击区相适配、顶部敞口的整体预制构件,冲击槽壳体底部厚度大于其周边侧墙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拉钢侧墙的高度与其它部位墙体高度相适配,侧墙之间的内转角连接处为加强角或圆弧;所述冲击槽的平面外形与中间包冲击区的形状相适配,内腔平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所述冲击槽的平面外形为矩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铸中间包冲击槽,由外形、大小和厚度与中间包冲击区的形状相适配、顶部敞口的整体预制构件,冲击槽壳体(1)底部(5)厚度大于其周边(6)侧墙厚度,其特征在于:拉钢侧墙(9)的高度与其它部位墙体高度相适配,侧墙之间内转角(10)连接处为加强角或圆弧角;所述冲击槽的平面外形与中间包冲击区的外形相适配,内腔(11)平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志
申请(专利权)人:王有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