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宜君专利>正文

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188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其主要包括塔身、设于塔身底部的回转机构、套设于所述塔身外部的套架笼以及水平设于套架笼一侧的动臂;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基座以及设于基座顶部的支承座设及基础节架,透过所述回转机设在其塔身底部,以降低塔身上重量使质重心更为稳固,且基础节架及组成塔身的标准节架的组设端面成形为长方形并具有1.3至9的长、短边长度比值,使动臂保持沿所述长方形的二长边延伸设置,从而增加起重作业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达到增加塔式起重机承重能力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特别是指具有水平动臂且所述回转机构设于塔身下方的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塔式起重机10,一种回转机构13设于高耸塔身11上部,且该回转机构13的下方及上方分别与套架笼12及动臂14组设的上旋式塔式起重机;值得注意的是,其操作特点在于塔身11不转动,藉该回转机构13使该动臂14以塔身11为中心旋动,且塔身11组装作业及对象水平起重及垂直吊取作业,透过该设于动臂14的变幅机构17配合该回转机构13达成,因此塔式起重机10的动臂14及驱动该动臂14旋动的回转机构13有位于塔身11上部的必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现有塔式起重机10时,将因其回转机构13设于塔身11上部而产生下列问题I、如图I所示,该回转机构13在组装塔身11时,必须顶撑如动臂14、平衡臂15等位于其上部之结构以形成节架的置入空间,而起重对象时则必须驱动其上部结构水平回转,使得该回转机构13有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重量重等特性,当在塔身11上部运转时,不仅使塔式起重机10的重心上移而减少整体结构稳定性,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维修保养;2、如图2A所示,现有塔式起重机10塔身11的节架110的水平截面呈方形,且如图2B所示与动臂14具有四个交点,该四交点共同界定该节架110对该动臂14的承重面积,并随该动臂14旋转而形成位在节架110水平截面的二相对边上的四交点Pl或位在四个边上的四交点P2,值得注意的是,该四交点P在四个边上的承重面积小于在二相对边上的承重面积,使得动臂14在旋动时无法获得稳定的支撑强度,尤其该回转机构13是在承受动臂14、平衡臂15、司机室16等机构重量的情况下进行回转,因而在回转时会形成一贯性力量F造成塔身11结构产生扭转现象,不仅影响现有塔式起重机10的起重能力,更在操作过程中直接弱化该塔身11的支撑结构强度;3、如图I所示,为使工作人员能够视野清楚、准确地操作动臂14,司机室16通常设在动臂14下方的回转机构13—侧,因而无法沿塔身11升降,使工作人员必须藉由塔身11内部的攀升设备111才能从地面进入到司机室16进行操作,不仅影响人员操作的效率,其工作环境尤其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其主要是将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机设于其塔身底部以大幅降低塔身上部的重量,使该塔式起重机的塔身重心更为稳固,达到增加塔式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强度的目的。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下旋式回转机构,其主要是设于回转机构顶部的基础节架及该组成塔身的标准节架的组设端面皆成形为长边长度为短边长度的I. 3至9倍的长方形,且动臂保持沿该长方形的二长边延伸设置,使动臂在起重作业时具有稳定的支撑强度,达到增加塔式起重机承重能力的目的。本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其主要是透过将回转机构设于塔身底部并将动臂水平组接于套架笼一侧,且动臂下侧设置一司机室,藉此,使该套架笼能沿塔身上下位移,则司机室即得以随套架笼而位移降至地面,以利人员进出司机室操作,达到大幅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本技术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该起重机主要具有一塔身,所述塔身具有多个标准节架组成,一套架笼套设于所述塔身外部,所述套架笼底部一侧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动臂;其中,所述塔身底部设有一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一基座,底部固设于一地基,所述基座顶部周侧设有二相对安装座;一支承座,底部与所述基座顶部固设,所述支承座底部周缘外侧成形为一传动部;一基础节架,固设于所述支承座顶部,所述基础节架顶部成形有一长方形组设端面与所述标准节架的二长方形组设端面组接,所述标准节架及所述基础节架的组设端面各具有相对二长边及相对二短边,所述长边长度为所述短边长度的I. 3至9倍;一动力单元,包括二动力源与所述基座的二安装座固设,以及一传动带环绕于所述基座顶部周侧并与所述支承座的传动部固设,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支承座、基础节架及塔身旋转,使所述动臂以所述塔身为轴心同动。其中,所述基座顶部成形有一环肩部及一周缘,一限位环固设于所述周缘并与所述环肩部对合形成环槽,所述环槽与所述支承座的滑移部之间设有多个滚珠。其中,所述限位环成形有一内环部及一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对应设于所述基座顶部的周缘,多个栓件穿置所述限位件内环部与所述基座顶部周缘锁结。其中,所述基座顶部周侧成形有一环肩部,所述环肩部成形有一环凹槽,且所述支承座底部的滑移部相对所述环凹槽处凹设为一环容槽,所述基座环肩部的环凹槽与所述支承座滑移部的环容槽对应形成环形空间以容置多个滚珠。其中,所述基座底部成形有一组设部,所述组设部与所述地基之间具有一固定盘件固定,所述固定盘件成形有一连接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基座组设部固设于所述固定盘件的连接部,多个定位栓穿置所述基座组设部与所述固定盘件的连接部锁结,所述固定盘件的固定部为多个地脚螺栓穿置并与所述地基锁固。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传动带成形有一齿面,所述二动力源各设有一驱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传动带齿面啮合以驱动所述支承座旋动。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传动带与所述支承承座的传动部之间,具有多个栓件穿置所述传动部并与所述传动带锁固。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现有塔式起重机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A是现有塔式起重机回转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现有塔式起重机回转结构驱动动臂旋动的动作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B是本创作图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同步回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回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5的前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塔式起重机回转结构驱动动臂旋动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是塔式起重机11、A是塔身·110是节架111是攀升设备12、B是套架笼13、C是回转机构14是动臂15、E是平衡臂16、Dl是司机室17是变幅机构P1、P2是交点F是贯性力量Al是标准节架All是组设端面D是动臂G是地基20是基座21是组设部211是定位栓22是固定盘件221是连接部222是固定部223是地脚螺栓23是安装座30是支承座31是传动部40是基础节架41是组设端面50是动力单元51是动力源511是驱动齿轮52是传动带521是齿面522是栓件a是长边b是短边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如3A所示,显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的结构外观示意图,该起重机主要具有一塔身A,该塔身A具有多个标准节架Al组成,各该标准节架Al具有二相对且呈长方形的组设端面All,该塔身A外部套设能沿其上下移动的一套架笼B,一回转机构C设于该塔身A底部并与高度位置最低的标准节架Al的底部组设端面Al I组接,其中,该套架笼B底部一侧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动臂D,该动臂D邻近该套架笼B的一端下侧设有一司机室D1,该套架笼B顶部相对该动臂D的一侧设有一平衡臂E供以平衡该动臂D侧的重量。至于本技术回转机构C的较佳实施例如图3A、图3B配合图4至图6所示,该回转机构C主要包括一基座20设于一地基G,以及设于该基座20的一支承座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动臂与塔身同动回转机构,该起重机主要具有一塔身,所述塔身具有多个标准节架组成,一套架笼套设于所述塔身外部,所述套架笼底部一侧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底部设有一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一基座,底部固设于一地基,所述基座顶部周侧设有二相对安装座;一支承座,底部与所述基座顶部固设,所述支承座底部周缘外侧成形为一传动部;一基础节架,固设于所述支承座顶部,所述基础节架顶部成形有一长方形组设端面与所述标准节架的二长方形组设端面组接,所述标准节架及所述基础节架的组设端面各具有相对二长边及相对二短边,所述长边长度为所述短边长度的1.3至9倍;一动力单元,包括二动力源与所述基座的二安装座固设,以及一传动带环绕于所述基座顶部周侧并与所述支承座的传动部固设,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支承座、基础节架及塔身旋转,使所述动臂以所述塔身为轴心同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淵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宜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