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造装置的冷却筒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83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连续铸造出热变形少而良好的带状铸片的冷却筒及其制造方法。该冷却筒包括刚性材料51、冷却用材料53以及耐热材料54的三层构造。刚性材料51用奥氏体系不锈钢,冷却用材料53用铜或铜合金,耐热材料54用镍或其合金、或钴或其合金制成。驱动旋转的中空轴52热装在刚性材料51的两端后,并且螺栓52a予以固紧。在冷却用材料53的内部贯穿设有流通冷媒用的冷却孔57、58。冷却孔57、58通过冷却通路57a、58a与由隔壁61、62和管状隔壁63形成的冷却媒体流路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筒式连续铸造装置或单筒式。历来,在用单筒或用双筒连续铸造带状铸片的装置中,关于防止热变形而考虑的冷却筒的构造曾提出种种方案。图6所示为根据日本专利特开平3-169461号而公开的“用于在单辊或双辊之间进行连续铸造的装置的辊”,即这种冷却筒的一例。在该辊中与金属熔液接触的套筒7的中央部分与芯部6对接,并被侧板4和环状的夹紧部件3机械地约束着,芯部6通过其毂部1固定在转轴2上。在套筒7和芯部6的内部如图6的箭头所示流通着冷却液使套筒7冷却。在上述辊中,由于套筒7被芯部6机械地约束着,在离开约束部的位置上有较大的热变形,并且,该热变形的程度随着铸造时间而增大。这是因为,套筒7产生的热应力超过屈服应力,致使套筒7与芯部6的连接应力下降。另外,由于套筒7的热延伸而引起的套筒7与芯部6之间的滑动使两者的嵌合面磨掉,致使连接力慢慢下降,终于产生间隙。因此,随着铸造时间决定铸片形状的冷却辊的热变形变大是一个缺点。就冷却筒的工作而言,套筒7如用钢那样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制成时只能用几分钟,如用铜合金那样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制成时也只能用几小时便达到限度。而在该限度附近,热变形会超过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铸造装置的冷却筒,用旋转的冷却筒使金属熔液冷却而凝固,连续铸造带状铸片;其特征在于,该连续铸造装置的冷却筒具有三层构造,其中第一层为圆筒状的刚性材料,第二层为内周面嵌插在同一刚性材料的外周面上并与上述外周面在金相结构上接合的圆筒状的冷却用材料,第三层为在同一冷却用材料的外周面上用电镀形成镀层的耐热材料,在上述冷却用材料的内部在其全圆周上贯穿设有沿上述冷却筒的轴向延伸的冷却孔,还具有上述各冷却孔的轴向两端与上述刚性材料的内周部连接的冷媒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邦政胁山洋一松本隆博田中喜三郎山本惠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