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81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模型离心浇铸筒内装设有多节铸模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包括:将多节相同或不相同之铸模的外形分别制成圆圈状,并在该各铸模之内径与外径之间,形成各种相同或不相同之模穴,将该多节相同或不相同之铸模装入上述离心浇铸筒内,使该等圆圈状铸模之内径中心线与上述离心浇铸筒之旋转中心线一致的铸模装备法。(*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模型离心浇铸筒内装设有多节铸模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现有技术中,参照附图说明图13,一般水平式离心铸造机之构造原理如下图中,(31)为熔液(30)之注入箱;(32)为熔液之注入嘴;(33)为钢铁制离心浇铸筒;铸造时使其旋转;(34)为涂施于该离心浇铸筒(33)内表面之一层耐水性之涂模层或砂模层;(35)为凝固于该离心浇铸筒(33)内表面之铸件;(36)与(37)分别为上述离心浇铸筒(33)之前端板及后端板;(38)为设在该前端板(36)及后端板(37)之中央大圆孔;(39)为用以驱动上述离心浇铸筒(33),使其旋转之驱动滚轮;(40)为接触于该滚轮(39)之圆圈轨道。欲施行铸造时,先起动马达(未予图示),经由变速传动手段(未予图示)使驱动滚轮(39)旋转。借以驱动该离心浇铸筒(33)。使其转速维持于适合于离心铸造之程度。然后,将适量之金属熔液(例如铁水或钢水或其他金属熔液)(30)经由注入箱(31)之注入嘴(32)铸入于旋转中之离心浇铸筒(33)内,使被浇注之熔液(30)受到离心力(通常以地球吸引力g之倍数计算)之作用而被推压凝固于离心浇铸筒(33)内之涂模层(34)上面,成为中空长直线型之铸管。俟冷却之后,从该离心浇铸筒(33)取出铸管,同时清扫离心浇铸筒内部。应用离心力铸造法所铸成之钢铁等金属管铸件系具有不需用心型(core)、浇口、冒口(Riser)、浇道等,铸造费用低廉,且受离心压力之熔液由外周面向内周逐渐地在高离心力下凝固,使铸件内部细密而没有气孔或收缩孔,并具有品质优良、材质安定、铸成率高(得料率高)、铸造缺点较少等之优点;以往之离心铸造法虽然具有此等优点,但是只能铸造横断面呈圆形之直线型铸管,而不能铸造其他形状之铸件,因此,水平式离心机之功用不能充分地发挥等为其缺点。为要解决上述离心铸造之缺点,本专利技术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一般之水平式离心铸造机来铸造外周表面一体形成有圆圈状(或横断面呈T字型)或长条状之长直线型铸管所需之“在横型离心浇铸筒内装设有多节铸模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本专利技术之第二目的在于能以一般之水平式离心铸造机来铸造口径相同或不相同之较大型之球型阀外壳或管径不相同(或断面呈段差状)之圆筒形控制阀外壳所需之“在模型离心浇铸筒内装设有多节铸模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本专利技术之第三目的在于能以一般之水平式离心铸造机来一次制造多个小管状或非管状之多样化铸件所需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为要达成本专利技术之第一目的所采用之手段系包括在上述铸模之内径(中央长孔)与外径之间,形成有薄圆圈状或横断面呈T字状,或薄长条状之子模穴,并将这些子模穴之一端连通于作为母模穴之内径(中央长孔),而成之铸模。为要达成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所采用之手段系包括在上述铸模之内径与外径之间形成球型阀外壳或断面呈段差状圆筒之模穴,并以铸模内径之一小部分作为该模穴之最小口径部分兼用浇口,而成之铸模。为要达成本专利技术之第三目的所采用之手段系包括在上述铸模之内径与外径之间,以对称之平衡方式形成多个小管状或非管状多样化铸件之模穴,并将这些模穴之浇口设于仅作为熔液流道(Runner)使用之铸模的内径部位(中央长孔或形成长条形流道)而成之铸模。因为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之技术手段,故可用一般之水平式离心铸造机来铸造用以往之同样铸造机所不能铸造之各种不同之铸件,例如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圆圈状、横断面呈T字状或长条状等补强肋或散热片之长直线型铸管,及球型阀外壳,以及一次生产多个之小管或非小管状之多样化铸件。图式之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专利技术之多节铸模装入模型离心浇铸筒的斜视说明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之多节铸模M1装入离心筒内的纵剖面说明图。图3为沿图2之A—A线之剖示图。图4为表示将熔液浇入铸模M1内(进行离心铸造)时之局部剖面说明图。图5为表示图4之左侧面图。图6为表示以图2所示多节铸模M1(实施例1)所铸造出来之铸件(即外周面一体形成有多条补强肋的长直线型铸管)的局部斜视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之一变态例(外周面一体形成有多个薄圆圈状补强肋或散热片的长直线型铸管)的长直线型铸管之说明用局部斜视图。图8为表示另一变态例铸件(即外周面一体形成有多条薄散热片之长直线型铸管)之斜视图。图9为表示本实施例2之沿图1的开模线S2启开后之半片铸模M2的说明用正面图。图10为表示实施例2之一变态例的半片铸模MA之正面图。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3之铸模M3(沿图1之开模线S3所启开的半节模)的说明用平面图。图12为表示铸模之直径D与重力倍数G关系图表。图13为表示以往之水平式离心铸造的构造原理说明图正面图。图中,(1)……离心浇铸筒(2)……铸模端板(3)……押板(4)……固定楔(5)……铸管(5a)……横断面呈T字形之补强肋(或散热片)(5b)……圆圈形散热片(或补强肋)M1,M2,M3,MA……分别表示用以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之铸模S1,S2,S3……分别表示不同铸模之开模线do……铸模之外径di……铸模之内径C……母模穴C1,C2,C3……分别表示不同铸模内之子模穴(9)……注入箱(10)……注入嘴兹参照1至图8将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说明如下首先,详细说明制造外周面一体形成有多个横断呈T字型之补强肋或散热片之长直线型铸管的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本实施例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主要利用铸模M1之内径中央长孔做为母模穴,俾铸造长直线型铸管之管体,并利用形成于铸模之外径与内径之间之子模穴(其一端连接于母模穴)来铸造形成于该管体外周面之补强肋或散热鳍片的方法。图1系表示将铸造不相同铸件用之多个空心短圆柱形(简称为圆圈形)铸模M1、M2、M3……装入于离心浇铸筒(1)内的斜视说明图。借以说明本专利技术之一特征将多节的铸模装入于离心浇铸筒(1)内的铸模制备法。每一种铸件之铸模如图1所示,均由两半节或两半片的铸模组合(合并)而成为一节铸模。图2为将多节铸造外周面具有剖面呈T字形铸管所用之铸模M1装入于离心浇铸筒(1)内之后,借着一片铸模端板(2)将铁制押板(3)以固定楔(4)从离心浇铸筒(1)之两端予以加压固定的剖面说明图。利用其两押板(3)夹固多个铸模M1,使其能与离心浇铸筒同步旋转进行铸造时不致于发生松开者。在图2中,(4a)表示固定楔(4)之插孔。(2a)为该端板(2)之中央透孔,其孔径应小于铸件即铸管(5)之内径(d)。(3a)为设在上述押板(3)中央之透孔,其孔径应大于上述端板(2)之透孔(2a)之孔径。di与do分别为铸模之内、外径,D为离心浇铸筒(1)之外径。上述do亦为离心浇铸筒(1)之内径,而di亦为铸管之外径。图1中之M1所示的铸模,系用以铸造外周面具有多个横剖面呈T字形之补强肋的长直线型铸管(5),可从该铸模M1之分模线S1分成两半片。而图3则系沿着图2之A—A线所示之剖面图;图中之C1表示子模穴部份。图4系表示正在铸造本专利技术之外周具有多个T字形补强肋(或散热鳍片)铸管(5)之铸造说明图。又,图5系图4之左侧面图。欲进行铸造时,先起动马达(未予图示),经由变速传动装置(未予图示)来转动接触于离心浇铸筒(1)之圆圈轨道(8)之一对驱动滚轮(6)及一对被动滚轮(7),俾以适当之速度来驱动上述离心浇铸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模型离心浇铸筒内装设有多节铸模之水平式离心力加压铸造法,其特征为包括有:将多节相同或不相同之铸模分别形成圆圈状,且在各该铸模之内径与外径之间形成各种相同或不相同之模穴,并将该多节相同或不相同铸模分别装入上述离心浇铸筒内,使该等铸模之内径(中央孔道)的中心线与上述离心浇铸筒之旋转中心线一致的铸模制备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冠裕铸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