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铸造的注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9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连续铸造的注口(10),它包括一横截面积为(S),公称直径为(D)的第一上进入管(11)和与其下端相连的第二引导管(12)相连,该第二管(12)的内通道在生产大钢坯、钢坯或圆钢棒时的横截面最小为5S,在生产普通、中型和薄扁坯时为4S,第二管(12)在第一管(11)的出口(14)附近设有一分隔器板(13),并在其下侧限定一流体膨胀腔(15),该腔在生产大钢坯、钢坯或圆钢棒时具有最小长度为5D,在生产普通、中型和薄扁坯时为10D。(*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铸造的注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续铸造的注口特别(但不仅仅)用于连续铸造大钢坯、钢坯、圆型钢、通常的扁坯、中型扁坯和薄扁坯。在本文中字母″S″表示第一上进入管的内横截面尺寸,而字母″D″表示第一上进入管的公称内径。连续铸造领域存在由弯液面之下的注口排出的钢水在铸模中产生紊流的问题。这种主要由高浇铸速度所需的高的钢水输送速度所产生的紊流使得夹杂物由于被紊流带走而难以重新上浮至铸模中的表面。钢水由于紊流还吸入一部分弯液面上层中的覆盖粉末,这些粉末在凝固过程中留在铸造产品的表面,从而降低其表面的质量。这种情况亦使得经常需要重新设置这种粉末层,并使得形成的表面和结晶器的侧壁之间的润滑变坏。此外,这种紊流在铸件在结晶器的侧壁上第一形成阶段过程中会引起冲刷铸件表面的严重问题。这种冲刷导致形成表面的重新熔化并产生紊流而阻止表面的生成。为了部分克服这些缺点,已采取将注口的一长段浸入液体金属的弯液面之下的步骤。然而,这样不仅意味着使得靠近弯液面的液体金属温度较低,熔化粉末的能力降低,而且意味着结晶器的一个长的垂直段不能使用。已公开了特别用于生产薄扁坯的注口,其底部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连续铸造,特别但不仅用于生产大钢坯、钢坯和普通、中型及薄扁坯的注口(10),它适于与输送钢水的装置配合并将钢水排入铸模中,该注口包括一横截面积为(S),公称直径为(D)的第一上进入管(11),注口(10)的特征在于第一上进入管(11)的下端与一第二引导管(12)相连,该第二引导管(12)的内通道在生产大钢坯、钢坯或圆钢棒时的横截面最小为5S,在生产普通、中型和薄扁坯时为4S,该第二引导管(12)在第一管(11)的出口(14)附近位置设有一用于分流的分隔器板(13),其下侧在第二管(12)中限定一流体膨胀腔(15),该腔在生产大钢坯、钢坯或圆钢棒时具有最小长度为5D,在生产普通、中型和薄扁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莱多波罗尼米洛拉德帕弗里克维斯奴莱丁凯帕杰
申请(专利权)人:丹尼利机械厂联合股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