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阀、梭阀驱动式装置、卷筒制动缸控制回路及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024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36
梭阀,包括阀杆形式的阀芯(11),在该梭阀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的一者连通时,所述阀芯的一端端面与阀腔对应一端的内壁面形成端面密封,并且该阀芯(11)的外周面与阀腔相应一段的内周面形成柱面密封,以通过该端面密封和柱面密封使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的另一者彼此截止。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梭阀的梭阀驱动式装置、卷筒制动缸回路以及起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梭阀采用独特的阀杆式阀芯,并通过端面密封和柱面密封在梭阀工作过程中形成双重密封,该梭阀能够有效地工作在油压相对较高的液压系统中,其能够有效地承受撞击,不易发生变形,使用性能可靠,密封性能相对较好,能显著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具体地,涉及一种梭阀。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集成有所述梭阀的梭阀驱动式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卷筒制动缸控制回路以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系统中的油压越来越高,但是油压的升高也对液压系统中相关阀门的承受压力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梭阀在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实现选压功能,其包括两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当两个输入口输入的液压油的油压不同或仅有一个输入油口存在油压时,通过梭阀阀芯的运动而使得油压较高的输入口与输出口连通,并且另一个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截止,从而将 油压较高的液压油输出。在工程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中,梭阀常常与液控换向阀组成复合阀,从而形成一种复合式液控换向阀,其中梭阀的两个输入口在使用时分别连接于液压系统中的两个不同的油路,输出口与液压换向阀的液控口连通,当两个输入口连接的油路上任一个油路上存在足够的油压时,梭阀会导通以将液压油输出到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从而驱动液控换向阀的阀芯换位,以实现液压换向阀的油路切换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这种复合式液控换向阀中采用的梭阀主要为常用的钢球式梭阀,即阀芯为钢球的梭阀。典型地,起重机的卷扬制动阀采用上述集成有梭阀的复合式液控换向阀,其主要用于控制起重机卷扬机构的卷筒制动缸的开启和闭合,在中小吨位的起重机上,卷扬液压回路的油压一般在25MPa以下,这种情况下卷扬制动阀采用现有的钢球式梭阀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然而大吨位的起重机卷扬液压回路所需油压已经超过40MPa,这么高的压力使得卷扬制动阀中采用的钢球式梭阀容易出现漏油、损坏等现象,从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具体地,参见图I所示,当卷扬液压马达M的第一工作油路A进油时,梭阀的第一输入油口 a输入油压,打开梭阀X,液压油经由梭阀X推动液控换向阀Y处于右位,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接通,液压油将驱动卷扬制动缸G解除制动状态,卷扬液压马达M开始运动,例如正向旋转,此时第二工作油路B回油;第一工作油路A的油压降低时,第一输入油口 a油压随之降低,液控换向阀Y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处于左位),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截止而与回油口 T导通,卷扬制动缸G的活塞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从而恢复制动状态,卷扬液压马达M停止运动;当第二工作油路B进油时,梭阀的第二输入油口 b输入油压,打开梭阀X,液压油经由梭阀推动液控换向阀Y处于右位,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接通,液压油驱动卷扬制动缸G解除制动状态,卷扬液压马达M开始反向运动;第二工作油路B油压降低时,第二输入油口 b压力随之降低,液控换向阀Y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处于左位),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截止而与回油口 T导通,卷扬制动缸G恢复制动状态,卷扬液压马达M停止运动。上述作为卷扬制动阀的梭阀选压式液控换向阀在机械结构上为复合阀,其中液控换向阀和梭阀集成在同一个阀体6上。参见图2所示,调节螺杆I置于螺套3右侧,锁紧螺母2安装在调节螺杆I上,其用于调节液控换向阀的复位弹簧5的预压缩量,当调节螺杆I调节到位后,通过锁紧螺母2将调节螺杆I相对于螺套3锁紧,以防止调节螺杆I松动移位。弹簧座4置于螺套3内部,调节螺杆I的一端伸入到螺套3内并与弹簧座4接触,弹簧5位于螺套3内部并置于弹簧座4上,弹簧5另一端与安装在阀杆8 一端的垫片7接触,以将阀杆8推压在右位(常态位置),阀杆8置于阀体6内部,螺套3与阀体6螺纹连接,垫片7位于弹簧5与阀杆8之间,梭阀套9x置于阀体6内部,钢球IOx置于梭阀套9x内部,压套Ilx与阀体6螺纹连接,以通过压套Ilx对梭阀套9x与阀体6进行位置固定。结合图I和图2所示,当梭阀的第一输入油口 a进油时,液压油将向上推动钢球IOx,使得第一输入油口 a与油道601x接通,而第二输入油口 b与油道601x截止,液压油将推动阀杆8向左移动,垫片7和阀杆8将一起向左移动并压缩弹簧5,当移动距离大于换向最小位移LI后,进油口 P与制动缸控制油口 K接通,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回油口 T截止,随着第一输入油口 a的油压的增加,阀杆8向左移动的距离达到阀杆移动最大距离L,这时垫片7与螺套3的右端面接触,这时阀杆8移动到最终位置。 第一输入油口 a的油压降低时,阀杆8将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复位,使得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截止,而与回油口 T导通;第二输入油口 b进油时,液压油将向下推动钢球10x,使得第二输入油口 b与油道601x接通,同时第一输入油口 a与油道601x截止,液压油将推动阀杆8向左移动,垫片7和阀杆8将一起向左移动并压缩弹簧5,当移动距离大于换向最小位移LI后,进油口 P与制动缸控制油口 K接通,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回油口 T截止,随着第一输入油口 b的油压的增力口,阀杆8向左移动的距离达到阀杆移动最大距离L,这时垫片7与螺套3的右端面接触,这时阀杆8移动到最终位置。第二输入油口 b油压降低时,阀杆8将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复位,使得制动缸控制油口 K与进油口 P截止而与回油口 T导通。结合图I、图2和图3所示,在梭阀X工作时,钢球IOx分别与两条梭阀套密封线91压紧密封实现梭阀X的功能,在压紧过程中,由于钢球IOx快速运动,实际上在钢球IOx与梭阀套密封线91之间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刚性撞击,在输入口 a、b压力比较低时(如25MPa以下),梭阀套9x与钢球IOx尚可以满足撞击的需要。但是,当在输入口 a、b压力比较高时(如40MPa以上),这种撞击将对梭阀套9x与钢球IOx所用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其材料不能得到相应改善,这种设计结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其使用寿命。结合图2,当输入口 a或b进油时,阀杆8将向左移动,将通过垫片7与螺套3右端面接触来实现阀杆8左侧的定位,若输入口 a、b进油的压力很高时(如40MPa以上),垫片7将与螺套3右端面发生强烈的撞击,这种撞击一方面容易使垫片7与螺套3的右端面发生变形损坏,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螺套3与阀体6间的螺纹连接产生松动。结合上述内容可以总结出,现有技术主要有两个缺点第一,上述钢球式梭阀的现有结构形式不适合用于较高压力(如40MPa以上)的工况,压力较高时将严重降低钢球式梭阀的使用寿命,导致使用性能不可靠,密封性差;第二 在控制压力(如40MPa以上)较高时,容易使得阀杆8在换向移动到位时,该阀杆8的限位件或限位结构之间发生强烈的刚性撞击,例如在图2中,垫片7与螺套3的右端面作为阀杆8向左移动到位的限位结构(当然阀杆8的换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或限位件并不限于图2中所示的具体形式),此时垫片7与螺套3的右端面会发生强烈撞击而容易变形损坏,同时也容易使螺套3与阀体6间的螺纹连接在受到频繁的刚性撞击中产生松动。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梭阀以克服上述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集成有该梭阀的复合式液控换向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梭阀,该梭阀有效地适应相对较高的工作油压,并且工作稳定可靠,密封性能良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梭阀驱动式装置,该梭阀驱动式装置能够相对有效地适应较高的工作油压,并且工作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扬机构的卷筒制动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梭阀,包括阀芯(11),该阀芯(11)能够在所述梭阀的阀腔内来回移动,以使该梭阀的输出端与该梭阀的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连通,其中,所述阀芯(11)为阀杆形式的阀芯;在所述梭阀的输出端与该梭阀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的一者连通时,所述阀芯(11)的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的另一者相应的一端端面与所述阀腔对应一端的内壁面形成端面密封,并且该阀芯(11)的外周面与所述阀腔相应一段的内周面形成柱面密封,以通过该端面密封和柱面密封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的另一者彼此截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渊杨红居梦雄廖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