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行星架;双行星排,所述双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外齿圈、第一太阳轮和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外齿圈、第二太阳轮和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共用所述行星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外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外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一侧;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另一侧,与所述行星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降低了发动机对电机的性能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整车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一种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双模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简称为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型环保汽车,其技术和市场处于一种蓬勃的发展阶段。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和传统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动力系统。目前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一般具有两个电机和一个发动机。在驻车情况下启动发动机,输出轴的转速为零,发动机需要两个电机同时运转才能启动,并且要求电机的功率和转速都要比较大。这不仅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两个电机 同时运转浪费了整车的能量,也降低了整车的工作效率。公开号为1018323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6AT动力传动系的布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动力输入轴、变速机构和换档部件,其中变速机构包括输入行星齿轮组、输出行星齿轮组和反作用行星齿轮组;换档部件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轴向并排对称布置在变速机构的后端;单向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紧凑布置在变速机构的外侧。通过将换档部件紧凑的布置在变速机构周边,使变速器的结构紧凑,轴向距离短;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对称布置,减少零部件种类,降低设计成本,装配时有效防止错装。如何降低发动机对电机的性能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车的工作效率,成为目前双模混合动力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降低发动机对电机的性能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车的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行星架;双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外齿圈、第一太阳轮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外齿圈、第二太阳轮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并共用所述行星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外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外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另一侧,与所述行星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动器,与所述行星架连接;蓄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电磁阀和液压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锁止或打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锁止或打开;主减速器,所述电磁阀和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锁止与打开,控制所述第一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连接或分离,所述电磁阀和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锁止与打开,控制所述第二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连接或分离。可选的,在驻车时,所述电磁阀和液压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分离,所述电磁阀和液压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锁止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运转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所述发动机。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启动后,所述第一电机为所述蓄电池充电。可选的,所述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在所述纯电动模式下,由所述第一电机供能,或者由所述第二电机供能,或者由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供能;在所述混合动力模式下,由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供能,或者由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供能,或者由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供倉泛。可选的,在所述纯电动模式下,所述第一制动器锁止所述行星架,使得所述发动机停止。可选的,所述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还包括,扭转减振器,一侧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一侧与所述行星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选的,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传输信号的汽车主线和发动机管理系统,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一侧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一侧与所述汽车主线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汽车主线连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车辆控制单元,与所述汽车主线连接;电机控制器,一侧与所述连接器连接,一侧与所述汽车主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双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共用一个行星架,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外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外齿圈连接。由电磁阀和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锁止与打开,控制所述第一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连接或分离,以及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锁止与打开,控制所述第二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外齿圈和第二外齿圈起到输出轴的作用。在驻车,电磁阀和液压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打开,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分离,且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打开,从而控制所述第二外齿圈与所述主减速器分离,并由所述第二制动器锁止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运转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所述发动机。此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为零,所述第一电机只要较低的转速就可以启动发动机。这降低了对电机性能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发动机启动后,所述第一电机为所述蓄电池充电。这还平衡了汽车内部的能量供给,提高了整车的工作效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一侧,简化了冷却系统的结构,降低了电机系统的集成度,减小了行星排左右两侧的传动轴之间的长度差值,有利于汽车前舱的结构布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主要应用于双模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简称为混合动力汽车)中,双模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一热动力源(由传统的发动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机和电瓶)的汽车。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和电机及电瓶通过齿轮系或行星排等结构混联在一起为汽车提供动力。目前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一般具有两个电机和一个发动机。在驻车情况下启动发动机,输出轴的转速为零,发动机需要两个电机同时运转才能启动,并且要求电机的功率和转速都要比较大。这不仅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两个电机同时运转浪费了整车的能量,也降低了整车的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行星架10 ;双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外齿圈11、第一太阳轮12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齿圈11和所述第一太阳轮12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10连接的第一行星轮13 ;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外齿圈21、第二太阳轮22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齿圈21和所述第二太阳轮22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10连接的第二行星轮23 ;第一行星轮13与第二行星轮23啮合并共用行星架10 ;第一离合器31,与第一外齿圈11连接;第二离合器32,与第二外齿圈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架;双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外齿圈、第一太阳轮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外齿圈、第二太阳轮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且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并共用所述行星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外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外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双行星排的另一侧,与所述行星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马智涛,于海生,储爱华,汪东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