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栅线;多列数据线;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显示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行和列上均间隔排列,且在显示时极性相反;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奇数列数据线,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偶数列数据线;其中,所述最后一列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电连接,第一列数据线的极性与最后一列数据线在工作状态下极性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领域,Z-Inversion (Z反转)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并提高显示效果的技术,被各大TFT-LCD生产厂家广泛用于各自的产品生产中。如图I所示,为现有的单栅Z-Inversion IXD( —行像素使用一根栅线驱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不同极性的数据线1011和1012,栅线1023, 不同极性的像素单元1031和1032,以及TFT 104,其中每一个像素单元均通过TFT 104连接到数据线1011/1012和栅线1023。如图I所示,可以发现,图I所示的结构中,最后一列数据线(即图I中最右边的数据线)只能驱动最后一列像素单元(即图I中最右边的一列像素单元)中的部分像素单元,而其他像素单元无法驱动(如图I中最后一列像素单元中的正极性的像素单元),这就会导致影响到画面的显示,导致最后一列显示异常。当然,上述是以单栅Z-Inversion IXD为例进行的说明,对于双栅Z-InversionLCD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存在的显示异常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栅线;多列数据线;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显示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行和列上均间隔排列,且在显示时极性相反;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奇数列数据线,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偶数列数据线;其中,所述多列数据线中,最后一列数据线与第一列数据线电连接,其中最后一列数据线和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在工作状态下具有相同的极性。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最后一列数据线与第一列数据线通过面板扇出区域的引线、覆晶薄膜以及印刷电路板实现电连接。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每一行像素单元对应于两条栅线,每一行像素单元在所述两条栅线的驱动下进行显示。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和所述两条栅线划分出一个像素显示区域,所述像素显示区域包含一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一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像素显示区域中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是由所述两条栅线分别进行驱动的。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每一行像素单元对应于一条栅线,每一行像素单元中所有的像素单元通过各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到同一条栅线。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第一列数据线和最后一列数据线的远离显示区域一侧具有在显示时保持暗态的虚拟像素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了一条数据线,用于驱动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最后一列/两列像素单元中无法驱动的像素单元。因此在显示的过程中,所有的像素单元都会被正常驱动,不会发生部分像素单元一直无法驱动的情形。由于消除了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导致显示异常的因素,因此提高了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加入的最后一列数据线可以与第一列数据线能够直接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现有引线连接在一起的,而不需要重新对电路进行修改,同时还能保证时序编排的方便与合理性,则第一列数据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单栅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双栅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双栅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一条数据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单栅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一条数据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双栅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一条数据线以及两列暗态虚拟像素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双栅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一条数据线之后的时序不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单栅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一条数据线之后的时序不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增加一条数据线,对普通Z反转技术中最后一列/两列像素单元中无法正常驱动的像素单元进行驱动,消除导致显示异常的因素,提高显示质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此先对Z反转技术进行简单说明。Z反转技术是通过让一根数据线(Data Line)来交替驱动其左右两侧的与之极性相同的像素单元来实现的。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线(Data Line)只能驱动垂直一列的像素,因此对比起来,Z反转具有低功耗、高显示品质的性质。普通反转在一巾贞内需要进行多次电压的正负变化,而Z-Inversion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一直保持一个极性的波形,这就大大减小了功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栅线; 多列数据线; 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显示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行和列上均间隔排列,且在显示时极性相反;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奇数列数据线,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偶数列数据线;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最后一列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电连接,第一列数据线的极性与最后一列数据线在工作状态下极性相同。当然,所述多列数据线中,最后一列数据线也可以与任意一条第一数据线电连接,只要最后一列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数据线在工作状态下具有相同的极性即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增加了一条数据线,用于驱动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最后一列/两列像素单元中无法驱动的像素单元。因此在显示的过程中,所有的像素单元都会被正常驱动,不会发生部分像素单元一直无法驱动的情形。由于消除了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导致显示异常的因素,因此提高了显示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任意一列像素单元都具有各自对应的极性不同的两条数据线,因此,工作状态下,任意一列像素单元中极性不同的像素单元都能够被各自对应的数据线驱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最后一列像素单元的一侧没有对应的数据线,因此部分像素单元在显示过程中无法正常驱动而导致的显示异常。从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仅仅需要在现有的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在最后增加一条数据线,并与最后一列/两列中原本无法驱动的像素单元通过TFT连接,就能够使得显示区域所有的像素单元都能够得到驱动,实现简单。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基于Z反转技术实现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单栅驱动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其中,单栅驱动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每一行像素单元对应于一条栅线,每一行像素单元中所有的像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栅线;多列数据线;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显示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行和列上均间隔排列,且在显示时极性相反;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奇数列数据线,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均通过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一条所述栅线和一条偶数列数据线;其中,所述多列数据线中,最后一列数据线与第一列数据线电连接,其中最后一列数据线和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在工作状态下具有相同的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张春芳,魏燕,金熙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