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563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0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将采摘的茶青原料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将经过好氧处理的茶青原料交替进行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然后再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杀青、揉捻、烘干或炒干后,获得成品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的工艺步骤,结合微波杀青、揉捻及干燥,所获得的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制得的绿茶中GABA的含量大于1.50mg/g,有部分可达到1.81mg/g以上,与未经厌氧/好氧处理相比,含量提高20倍以上,且基本没有异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Y -氨基丁酸是由Z-谷氨酸脱羧生成的一种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它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非常有效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脑循环生理活动。GABA对降低血压有直接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从而使血压下降。另外,GABA还具有改善高脂血症、预防肥胖、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功能。经临床试验证明,茶叶中含有I. 50mg/g以上的GABA具有明显的降压功效,但茶鲜叶中GABA含量很低,经过普通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茶叶中几乎没有GABA,完全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茶叶中富含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具有转化成GABA的前体条件。因此,可以通过特殊的逆境处理方式可以使茶叶中的谷氨酸转化成GABA在茶叶中富集。目前国内外关于提高茶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厌氧处理和谷氨酸钠或谷氨酸浸溃处理等。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它能显著提高 绿茶中的Y-氨基丁酸的含量。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将采摘的茶青原料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将经过好氧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萎凋,再将经过萎凋的茶青原料交替进行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然后再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杀青、揉捻、烘干或炒干后,获得成品。所述的真空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条件均为真空度为O. 09MPa,温度22 25°C;厌氧处理采用真空充氮的方式,好氧处理采用除氮充氧的方式。由于在完成一次厌氧处理或好氧处理后,需要先排除上一次的气体,将其排除至真空度为O. 09MPa即可。所述的将经过萎凋的茶青原料交替进行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具体是指,第一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第二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第三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最后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所述的微波杀青的微波辐射强度为6kw,传送速度为400r/min,叶温为70 80°C。揉捻的时间为8 10分钟,成条率为85%以上。所述的烘干是,先在110 115°C的毛火下烘25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80 85°C下烘至足干。所述的炒干是,先在120 130°C下炒15 20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90 100°C下炒至足干。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增加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的工艺步骤,且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过程中对茶青原料有萎凋作用,因此省去了萎凋工序,结合微波杀青、揉捻及干燥,所获得的产品中Y-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制得的绿茶中GABA的含量大于1.50mg/g,有部分可达到1.81 mg/g以上,与未经厌氧/好氧处理相比,含量提高20倍以上,且基本没有异味,成茶品质特征保持炒青绿茶或烘青绿茶的风味,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符合当今保健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于产业化,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 :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一叶开展茶青原料,对采摘的茶青原料采用真空充氮的方式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采用除氮充氧的方式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第二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最后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然后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采用微波杀青,揉捻,炒干;真空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条件均为真空度为O. 09MPa,温度22 25 V ;微波杀青的微波辐射强度为6kw,传送速度为400r/min,叶温在70 80°C ;揉捻的时间为8 10分钟,成条率为85%以上;炒干是先在120 130°C下炒15 20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90 100°C下炒至足干;炒干后获 得高Y-氨基丁酸含量的板栗香型的炒青绿茶。将上述成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中Y -氨基丁酸含量达到I. 62mg/g。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 :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一叶开展茶青原料,对采摘的茶青原料采用真空充氮的方式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采用除氮充氧的方式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第二次真空氮气厌氧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第三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最后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后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采用微波杀青,揉捻,炒干;真空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条件均为真空度为O. 09MPa,温度22 25°C ;微波杀青的微波辐射强度为6kw,传送速度为400r/min,叶温在70 80°C ;揉捻的时间为8 10分钟,成条率为85%以上;炒干是先在120 130°C下炒15 20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90 100°C下炒至足干;炒干后获得高Y-氨基丁酸含量的板栗香型的炒青绿茶。将上述成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中Y -氨基丁酸含量达到I. 73mg/g。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 :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一叶开展茶青原料,对采摘的茶青原料采用真空充氮的方式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采用除氮充氧的方式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第二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最后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然后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采用微波杀青,揉捻,烘干;真空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条件均为真空度为O. 09MPa,温度22 25 V ;微波杀青的微波辐射强度为6kw,传送速度为400r/min,叶温在70 80°C ;揉捻的时间为8 10分钟,成条率为85%以上;烘干是先在110 115°C的毛火下烘25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80 85°C下烘至足干;烘干后获得高Y-氨基丁酸含量的清香型的烘青绿茶。将上述成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中Y -氨基丁酸含量达到I. 72mg/g。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 :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一叶开展茶青原料,对采摘的茶青原料采用真空充氮的方式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采用除氮充氧的方式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第二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第三次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再除氮充氧好氧处理2小时;最后真空氮气厌氧处理2小时;然后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采用微波杀青,揉捻,烘干;真空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条件均为真空度为O. 09MPa,温度22 25°C ;微波杀青的微波辐射强度为6kw,传送速度为400r/min,叶温在70 80°C ;揉捻的时间为8 10分钟,成条率为85%以上;烘干是先在110 115°C的毛火下烘25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摊凉I小时,再控制温度在80 85°C下烘至足干;烘干后获得高γ -氨基丁酸含量的清香型的烘青绿茶。将上述成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中Y -氨基丁酸含量达到I. 81mg/g。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绿茶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摘的茶青原料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摘的茶青原料进行厌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厌氧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好氧处理2小时;再将经过好氧处理的茶青原料交替进行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然后再将经处理的茶青原料进行杀青、揉捻、烘干或炒干后,获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郑文佳潘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