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410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线端子。包括壳体及设于此壳体内的导电体和若干输出压线框,导电体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输出部的端部分叉形成至少两个叉头,输出压线框对应套装在叉头上,并在同一端开设一螺孔,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排与所述螺孔同轴的开孔,任意一排所述开孔依次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且各具有开孔的壁与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其优点是:降低了对于电装时使用的螺丝刀的要求,而且赋予导线在电装时一个合理的冗余量,使导线压线部位与压线框完全接触,大大加强了导线压紧的可靠性,并只需压线的导线头需要被剥皮,减少了被剥皮导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线端子
技术介绍
分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在很多控制电路中,需要将电流由大至小分流分级控制,一般采用铜排打孔或铜块钻孔等分流连接方式,而分线端子恰适用于这类场合,故此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电气、低压电控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如专利号为CN201120147267. 5的专利技术专利《并联式多用途分线端子》所提出的结构,即是一种目前比较通用的多路并联输出式分线端子的结构。该分线端子由绝缘外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导电体、绝缘底座和输出压线框组成,其中,导电体卡装在绝缘底座上,具有导线输入端和导线输出端,导线输出端呈多层阶梯状结构,每层的端部分叉形成叉头,输出压线框套 装在各个叉头上,输出压线框上端设置螺孔,螺钉穿越壳体的开孔与螺孔栓接。但上述结构的分线端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由于导电体的多层阶梯式结构,位于下层的输出压线框距离壳体比位于上层的输出压线框要长,故此一般采用将对应下层输出压线框的壳体开孔内凹的结构,来保证螺钉的通用性,而此内凹的部分为一个圆柱状腔体,直径和开孔直径相等或略大。而这种结构的分线端子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及设于此壳体内的导电体和若干输出压线框,所述导电体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的端部分叉形成至少两个叉头,所述输出压线框一一对应的套装在所述叉头上,并在同一端开设一螺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排与所述螺孔同轴的开孔,所述开孔内插装有和所述螺孔栓接的螺钉,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排所述开孔依次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且所有具有开孔的壁与其上开孔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孟张志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浦克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